|
無意義的中越邊界戰爭 ﹖ 声明:此文作者禁止复制,如需转载必须经得作者同意。
作者﹕ 候華爾德法爾澈 Howard W. French
譯者按﹕
把中越關係惡化推向頂峰的1979年中越邊界戰爭至今將要27年了。死者已矣﹐ 生還者心中的創傷又如何呢 ﹖ 這場戰爭的真正原因與意義何在 ﹖ 令人遺憾的是﹐一方面似乎今天的中國人要刻意忘卻這場戰爭﹗
另一方面﹐ 為數眾多的中國人又萬分沉迷在他大漢民族英雄主義中去觀看這場戰爭﹗ 難道戰爭只有那些大無畏衝鋒殺敵的勝利形像而已 ﹖ ﹗
本文登載於2005年3月1日的紐約時報。作者說出了後戰爭的一些問題﹐ 確可令人反思自省否 ﹖
本文為紀念在中越邊界戰爭中死亡的不幸人們而譯。
文章的開始﹐ 作者把我們帶到靠近中越邊界中國境內的麻里坡﹐ 並描述與見證兩位舊軍人悼念戰友的經歷。
« 他們登上了陡直的山階後﹐ 眼前展現出的景象會使第一次來拜祭的人們驚愕﹕ 處於小鎮外的烈士墓園內﹐ 一望無際都是一個個整齊排列著的墳墓沿著山坡而建﹔ 水泥建造的墓碑上刻有一顆大紅星﹐ 死者的名字以及數字句。
他們叫龍超剛與白天榮 (音譯﹐ Long Chao Gang, Bai Tian Rong ) ﹐並不是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拜祭。他們是1979年中越邊界戰爭的舊兵士﹐ 一有時間﹐ 他倆就會來到這裡尋找他們的舊戰友。今日﹐ 他們翻山越嶺花費了約一個小時的路程﹐ 又來到這個靠近越南邊界﹐ 埋藏約有957名兵士的墓園。偶而他們停下腳步﹐ 點燃一支香煙﹐ 放置在他們的一位同志之墓碑前以示懷念。
墓園內一片寂靜﹐只有陣陣風吹著竹葉發出的沙沙聲。這裡的寂靜﹐ 似乎符合於時代的需求 ---- 一場在中華大地上人們有意或無意遺忘的戰爭 ﹗ 根據不確切的計算﹐ 約有二萬中國軍人在1979年跨過邊界入侵越南的戰役中受到越方的猛烈反攻而陣亡﹔ 還有人們較少留意的﹐ 是後來在八十年代中死亡的兵士。越方的死亡人數亦不能確切計算﹐ 但人們估計是比中方的少。»
作者指出﹐ « 十六年已經過去﹐ 在中國並沒有出現任何的 “ 藍博 ” ( Rambo ) 美國電影中的越戰英雄形像, 譯者註 ) ﹐ 更不要說什麼 “ 獵鹿者 ” ( Deer Hunter ) 或 “ 野戰排 ” ( Platoon ) 的了。人們可以看到一些電影﹐ 小說以及回憶錄等等有關記述軍人與他們家屬的痛苦﹐ 但從未出現任何詳細探討反映戰爭的恐怖或者有關這場模糊戰爭目的的正反意義。沒有一座紀念碑﹐ 烈士陵園比這裡遠在邊界的墓園更加莊嚴的了。一句話﹐ 中國似乎沒有與越南發生過如此一場的邊界戰爭 ﹗
許多舊軍人都不說出為何他們要參與這場戰爭。大部份的人勉強的與外人提及戰事﹐ 但他們常拒絕與家裡人談及此事。當問起為何要參戰時﹐ 現今已是42歲的舊兵士龍先生﹐沉默片刻﹐ 然後支吾的答道﹕ “ 我不知道。” 龍先生的沉默思索﹐ 也許使人明白戰場上的殘暴。當問如何向家裡人解釋那段個人經歷﹐他說﹐ 一次﹐ 他那十二歲的女兒曾問起﹐ 他只說自己並沒有參與過這場戰爭。一場如此巨大的 “ 忘記工程 ” 並不是個人的意願。它是管制言論﹐ 尤其是限制人民對歷史的探討﹐ 一個政權高壓嚴制下的政策結果。
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中並沒有提及這場戰爭。即使有作者有意探討﹐ 他的書亦被禁止出版。1995年曾有一部名為 “ 走過死亡 ” ( 意譯﹐ 英文 “ Traversing Death ” ) 的小說述及這場戰爭﹐ 差點獲全國小說獎﹐ 後來沒有作任何的理由解釋而亦被 “ 突然消失 ” 。»
作者認為﹐ « 北京當局嚴禁人民對這場戰爭的討論﹐ 也許是戰爭在殘酷浴血中以悲劇結束﹐ 與共產黨常宣傳的那套中國從不會對鄰國威脅攻擊的言論相互矛盾﹐ 以及一個精明正義的領導層又怎可犯錯呢 ﹖ 這場衝突被命名為 “ 自衛反擊戰 ”﹐ 它亦說明了他們自我辯護的本意。
一些歷史學者認為﹐ 明顯的是中國主動發動戰爭﹐ 因為這場衝突完全發生在越南的領土上。就算中國不是戰敗者﹐ 但這場付出高代價的戰爭亦是錯誤的。戰爭的目的缺乏理由﹐ 令人質疑的是懲罰越南﹐ 僅為了它推翻一個二十世紀上殘暴的獨裁者 ---- 中國的同盟 ----波爾布特的赤柬政權。
許多年來﹐ 某些歷史家猜測這場戰爭可能亦是該年代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的為實現現代化計劃中的一部分﹐ 有意顯露出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隊中低劣的武器與戰術。另一些學者則認為鄧啟動戰爭是為了使軍隊忙於戰役﹐ 而他利用時機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 清洗毛時代的左傾敵手。»
作者接觸個別的中國舊軍人﹐ 探討他們對戰爭的看法﹕
« 至今﹐ 舊軍人亦都以政府的解釋為當然理由﹐ 與此同時又感到憤怒﹐ 因為他們被這場丑陋的政治秀作犧牲。亦是一位戰爭見證者﹐ 現今40歲的蘇可 ( Xu Ke 音譯 ) 在他自費出版的書 “ 最後戰役 ” 中談及這場衝突﹕ “ 我們為政治而犧牲 ----不只是我一個人這樣想 ---- 許多同志亦都這樣想的﹐ 我們在網上互相交流意見。中國不願意提及這悲痛歷史事件﹐ 理由是目前與越南的關係亦改變了﹐ 雙方關係較穩定了。然而﹐ 那時為戰爭的辯護理由至今亦再站不住腳了。”
蘇先生現今在上海作室內設計的工作﹐ 他曾為研究這場戰爭﹐ 自掏錢包﹐走遍全國各地。他發覺在各地圖書館中有關這場衝突的資料都被抽去﹐ 就算是在一份較詳細的1980十年總結報告中亦沒有提及﹐ 連80年代一時流行的那些戰爭歌曲亦沒記上。蘇先生說 ﹕ “ 似乎人們要放棄記憶﹐ 甚至戰爭好像從未發生過。當我向一些搞軍事歷史研究的人找資料時﹐ 他們說﹕ “ 千萬不要去想這件事 ”。中國的態度就是﹕ 目前大家向前看以及共同掙錢。”
這場戰爭亦曾製造了一顆令人敬慕的明星﹕ 一位名叫蘇良 ( 音譯 ) 的歌手。他在戰爭中失去了一條腿﹐ 成為了英雄形像。人們在全國的電視螢幕上看到他身穿軍裝坐在輪椅上放聲高歌﹐歌頌戰士為戰役犧牲的大志大勇。這位蘇先生 ( 請留意﹐ 與著書的那位蘇先生沒有任何的關連 ) 在全國各地約五百次的類似宣傳出現後﹐ 亦是在1990年當這場戰爭結束後便消失了。»
文章以一個舊軍人的說話為結束﹕ « 今天﹐人們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在北京的街道上碰見這位戰傷的蘇先生﹐ 他斷然否認自己是上過電視的人他會說你們認錯了人。當問這場戰爭是否公正﹐ 他說﹐ 中國的各位領導人為壓制內部對手﹐ 隨意選了越南作敵人罷了。
蘇先生還說﹕ “ 宣傳掌管在國家的手裡。一個普通的兵士又明白什麼呢 ﹖ 當人家要干什麼﹐ 總是可以找到千萬個理由。但那些理由只是藉口﹐ 並不是真正的原因 ”。»
嶺南遺民
2005年1月12日於Aix-en-provence
資料來源﹕ 紐約時報﹐ “ 無意義的戰爭 ﹖ 中國如何的掩飾它 ”
www.nytimes.com/2005/03/01/international/asia/01malipo.html?8hpib
此文于2006年08月05日做了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