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郵報” 社論﹕越南六十年來 声明:此文作者禁止复制,如需转载必须经得作者同意。
譯者按﹕2005-09-05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英文“雅加達郵報” 發表社論﹐談及越南自宣佈獨立來歷史演變以及“越南經驗”。毫無疑問﹐同是東盟成員國﹐印尼可以在越南經濟發展進程中學到不少經驗。該報亦首次披露了前越南共產黨領袖胡志明呼籲印尼攜手合作﹐反抗西方。全譯文如下﹕
越南六十年來
正是六十年前﹐以往其革命活動與身份帶有幾分迷惑性的越南獨立運動領袖胡志明在1945年9月2日宣佈越南獨立。
在胡志明所宣讀的“獨立宣言”中開頭部份﹐他提出人民應有“不可被剝奪的生存﹐自由與追求幸福的權利”﹐這些志愿同時亦是美國1776年獨立宣言和1791年法國大革命所提倡的“自由﹐平等與博愛”的精神信仰是一致的。
譏諷的是﹐胡志明取摘自倡立現代民主精神的這兩個國家卻是後來竟是越南要驅趕出它國土的強大殖民主義勢力。
自1887年被納入法國的印度支那後﹐胡志明的反抗力量最終在1954年打敗法國並且統治越南全北方的半壁江山。然而﹐越南南方仍處於激鬥的沙場﹐尤其是美國在1960年代起不斷的增加它的軍事介入。直至到1973年﹐美國軍隊遵守條約而撤離南越﹐胡志明的夢想---越南的統一才得到實現。
胡志明大無畏的行為可以相媲美處於雅加達一批年青的民族主義者﹐他們較越南早兩週前就宣佈了印度尼西亞的獨立。如此﹐當革命鬥爭在東南亞地區激烈展開﹐只有印尼與越南﹐兩個殖民地的人民單方面的先後宣佈獨立。
這兩個殖民地曾都承受殖民勢力強暴的壓迫﹐反對殖民者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的捲土重來而將要發生持續激烈與血腥的革命戰爭。然而﹐兩國在歷史道路上自那一刻起各自走上不同的方向。
一個秘密的歷史註解可能會發生而改變越印兩國的雙邊關係。在1945年末﹐當一位為(美國)“新聞雜誌”撰文的美國戰事記者哈柔德艾雜斯( Harold Isaacs )採訪胡志明後﹐胡曾托艾雜斯轉交一信給予雅加達領導人。信中﹐胡志明建議兩國革命鬥爭力量共同“合作” ﹐反對西方“帝國主義” 與“資本主義” 。
屆時的印尼總理蘇丹斯雅日( Sutan Sjahrir )忽視這封帶有政治謀略的信﹐他相信印尼的獨立將會比越南早獲得國際上的承認並認為該時印尼的敵人---荷蘭﹐只不過是歐洲的一個小國﹐而越南面對的是一個在國際政治上仍然是具有極大影響力與強大的法國。
印尼通過運用結合游擊戰與旎畹耐饨皇侄(原文﹕guerrilla warfare and tactful diplomacy )﹐亦曾發生了一場短暫的軍事衝突後﹐最終在1949年取得了荷蘭承認的主權獨立。相對而言﹐越南要面對的是與法國激烈的戰事﹐以及後來又來了一個極大的軍事超級大國敵手---美國。
越南人民的堅韌精神是活生生的明證﹕戰爭武器不能夠戰敗人類為自由而爭斗的堅定意志。
在一段由保守領袖政策主治國家政治舞台的時期後﹐越南在1990年代末期才走上自由經濟道路﹐實施改革﹐並從此奠定了具有現代競爭性與出口傾向型的工業基礎。越南持有強烈的政治志願與相致的政策計劃﹐故此﹐現今它已把經濟全面復甦起來。戰爭的創傷正在得到復愈﹔八千三百六十萬人民邁向由每年經濟增長率多於7%的國家發展道路上。
越南的主要出口產品是原油﹐海產﹐米﹐咖啡﹐橡膠﹐茶葉以及加工製造品﹔越南成為了印尼的競爭對手﹐印尼正極力為此而調整它自己的政治與經濟政策。
我們的領導人應該到越南去學習---一個已經克服了無數的阻難﹐把人民導向繁榮以及成為東南亞地區俱有責任感的鄰邦。
嶺南遺民
譯於2005-09-06 ﹐Pontneuf
資料來源﹕印尼“雅加達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