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通讯 2005.10.19a 陈泱潮:中国民运首次组党
十分感谢洪哲胜先生对本文的精心编辑并使之以电子书的形式传播于世!
此时将此文重新上贴于我的文集,除了表示对洪哲胜先生的谢意之外,还以此深深缅怀胡耀邦时代,追思耀邦,沉痛悼念对我给予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关爱的张黎群先生!
陈泱潮(陈尔晋)
2005-11-25日于丹麦
--------------------------------------------------------------------------
下期 上期
--------------------------------------------------------------------------
中国民运首次组党活动史料 陈泱潮 著
--------------------------------------------------------------------------------
┌────────────────────────────┐
│ 气贯长虹──不可替代的历史的记载 │
│ │
│ 就1980年“中华民刊协会”及中国民主运动真正的首次“组 │
│ 党”活动事陈泱潮答范似栋 │
│ 2004.11.28 │
└────────────────────────────┘
一、成立“中华民刊协会”的动议和核心人物
.
二、成立“中华民刊协会”的背景和动机
.
三、我对“中华民刊协会”的态度
.
四、邓屠夫的毒辣手段:所谓“一网打尽”与“擒贼先擒王”
.
五、我当时思想和行动之所以比较激进的原因
.
六、对《责任》主编傅申奇的印象
.
七,1980年秋冬我在北京的活动
.
八、信心十足、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岁月
.
九、关于徐文立
.
十、当时参加“中华民刊协会”的东北民刊有《雪花》
.
十一、你说我的意见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促使我写了此文
.
十二、“中华民刊协会”以及“民主爱国护法请愿团”的伟大 .
历史贡献
.
十三、真诚实施“新五权虚君共和民主宪政”是从根本上铲除 .
中共特工对民运的渗透、分化、瓦解的唯一良策
.
十四、历史的重复,与其说是超前思维者个人的悲哀,不如说 .
是整个国家民族的悲哀
.
附件、《特权论》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纲领(从略) .
--------------------------------------------------------------------------------
下篇 ⊙ ⊙目录 ⊙投稿+订阅+联络
--------------------------------------------------------------------------------
一、成立“中华民刊协会”的动议和核心人物
------------------------------------------------------------
问:中华民刊协会是谁提议的?是不是何求?是谁附和?哪几个人是
这件事的核心人物?时间是80年9月?
------------------------------------------------------------
是何求。时间也大约是在1980年9月左右。
武汉的朱建斌、秦永敏等人,出版了“中华民刊协会”机关刊物《责
任》创刊号。武汉朋友对创办《责任》贡献最大。
之前,曾接何求、朱建斌等人数度信电联系,要我担任主编。一则,
因我当时已经于同年春末夏初就离开云南原来工作单位,在外“四处
串连”,筹组“中华公权大同盟”,居无定所,不便开展编辑印刷工
作;二则,正因为着手秘密“组党”,且准备播下火种后,我将迅即
出国成立“民主国际”,组织和推动对整个共产世界官僚特权法西斯
社会主义团伙进行民主革命,因此,为免于过份暴露,我没有就任。
《责任》主编后由上海傅申奇担任。
王希哲等曾给《责任》撰写过文稿。
--------------------------------------------------------------------------------
下篇 ⊙上篇 ⊙目录 ⊙目录@本文标题 ⊙投稿+订阅+联络
--------------------------------------------------------------------------------
二、成立“中华民刊协会”的背景和动机
──中国民主运动真正的首次“组党”活动及《“中华公权大同盟”简明纲领》要点
------------------------------------------------------------
问:成立这个组织的动机是什么?当时全国民刊大多数都停了,大势
已去,但有个别人心有不甘,力有未尽,退无可退,所以有此提
议,把散兵游勇合在一起作困兽斗。这种说法是否可以接受?
------------------------------------------------------------
1、共产中国持不同政见民办刊物的发轫和当之无愧“作事谋始”的典型代表
共产中国厉行思想控制。自1957年反右之后,纸媒体时代所有出版
物,无论报纸还是杂志,都统统绝对控制在中共手里,统统成了中共
的喉舌和应声虫。
文化大革命勃起群众组织后,1967年前后有过1段时间涌现了群众组
织自办的小报和大量油印出版物。但是这些小报和油印出版物,基本
上都是在毛泽东思想阴影下发出的声音。除了1968年出现的遇罗克所
写《出身论》、杨曦光(杨小凯)所写《中国向何处去》,以及1974
年广州《李一哲大字报》等屈指可数的几篇文章外,鲜有背离忠于中
国共产党捍卫毛主席的文章,更不要说从总体上系统深刻批判共产专
制独裁制度的印刷品出版物。
文革中这些印刷品出版物,随即在1969年4月中共第9次全国代表大会
之后,被整肃殆尽。但是,刻写钢板用滚筒油墨印刷出版物的手工方
式,成为后来共产中国民办刊物倚仗的技术手段。正是有赖于这一手
段,在共产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道冲破思想控制的亮丽的风景线
──表达有异于中共官方的持不同政见的民办刊物。
民办刊物区别于文革期间群众组织印刷品出版物的地方,正在于突破
了中共官方的思想控制,本质上是政治异见的表达,是立足于批判中
共政治制度、志在改变中共一党专制的政治见解和政治主张的陈述。
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产中国民办刊物民间组织的真正发轫和当之无愧
“作事谋始”(《推背图》第47像“讼”卦象辞,预言该像事主必不
可少的重要特征)的典型代表,是早在1978年中共11届3中全会前,
华国锋刚刚搞了宫廷政变后不久,1977年初中共正在大杀思想犯
“反革命”期间,我在云南省宣威县城郊区农村,组织一班人(其中
有文革期间宣威第一中学高中学生宣威县群众组织炮兵团负责人、具
有丰富的手刻钢板用滚筒油墨印刷经验的夏开胜、缪甸生等多人),
冒着生命危险,刻印了我自1972年开始酝酿、1974年完成初稿、1976
年初定稿的理论化体系化系统的彻底的批判共产专制独裁制度、深刻
地挖掘其罪恶根源、鲜明地指示方向──十分明确地在共产中国首次
完整地提出了当时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坚决反对官僚特权阶级
一党专制暴政、进行民主革命、建立两党制、议会制、总统制、真正
实行民主自由法治人权保障主张的计有13万字左右4篇14章的《特权
论》──当时我准备以此前往新疆发动赛福鼎起义(详见《陈泱潮事
略》)。
2、中国民主运动真正的首次组织反对党的由来与活动
正是我早在这本1972年酝酿、1974年所写、1976年初定稿的《特权
论》即《论无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就已经非常坚定不移、非常清楚
明白地提出在共产专制体制下进行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坚强有力的反
对党──请参看附件《特权论.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纲
领》。
我因为上述写作和刻印《特权论》被查获,于1978年初第1次坐牢,
几于丧命。所幸审讯办案侦察中没有暴露我首次刻印《特权论》是为
了策动新疆赛福鼎起义的真实企图,1978年底邓小平复出举行的中共
11届3中全会,印证了《特权论》所提出的解放思想反对个人崇拜实
行民主法治等等思想理论完全是先见之明,十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加之我与邓小平夫人卓琳确实具有的亲戚关系,所以得以大难不死,
于1979年3月7日侥幸获释,结论待作。
1979年6月18日5届人大2次会议举行当天,我由《四五论坛》发表
《特权论》重印删节本《论无产阶级民主革命》于北京西单民主墙
后,7月上旬回到云南,到原单位云南省宣威煤矿机械厂上班。8月获
平反文件。
我在去找《四五论坛》发表《论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候,是抱定
了抓住北京西单民主墙还存在的机会,义无反顾、坚决把真理诉诸人
民、坚决不失时机果断播下组织反对党建立两党制实现民主化火种的
决心,要如实全文翻印《论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后因《四五论
坛》召集人之一吕朴提议重新召开编辑部会议,坚持必须删除《论无
产阶级民主革命》原刻印本中的《中国现存社会各阶级分析》、《马
克思主义共产党纲领》、《第二次武装革命》等等所谓过于激烈的章
节,我在不同意删除这些部分,就有可能出版不了《论无产阶级民主
革命》重印本、错过当时稍纵即逝在中国将《特权论》(即《论无产
阶级民主革命》)公诸于世时机的情况下,当场挥泪痛哭,不得不同
意删除他们坚持要删除的这些部分!
在这次编辑部会议刚刚开过之后,大约是1979年4月底5月初,我曾和
徐文立有过1次深谈。我沉痛地向他解释了我为什么会在同意删除这
些内容的会议上当场挥泪痛哭的原因。我坦白地向他说明:删去这些
部分,就是删去了本文最宝贵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行动意
义的部分!尤其是删去《党纲》部分,是非常错误的!既要革命就必
须有1个革命的党,回避这个问题,就是逃避现实,就是使革命的理
论受到阉割,就是使人民不知道现在该如何去行动!错过这样1个稍
纵即逝极其难得的播种时机,中国的民主化不知要推迟多少年……我
已经什么都不顾了,你们还怕什么?天塌下来有我顶着!吕朴作为高
干子弟(其父是当时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有顾虑,情有可原,你
们也坚持这样做,我真的感到很痛心!《论》文的播种效果将因此而
大打折扣!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
我在离开北京回云南前,再次和文立谈过,殷切希望文立要自觉注意
抓大事,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事务性工作上,要加强理论学习,以
有利于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
由于《论无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当时所引起的强烈反响,我在回到云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