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政體有其善制
五四以後,一些激進派思想家由批判傳統政治而疑及傳統文化之全部,錢穆遂於《中國傳統政治與五權憲法》一書中,稱中國古代的宰相制、三省制、台諫、銓選、地方自治諸制盡皆「吾國政治上之善制」,故有人用君主專制來概括中國傳統政體是昧於歷史情實、不合歷史真相的,直至明廢宰相,政府大權始轄於王室,遂開晚近六百年君主獨裁之新局;滿清增設軍機處,於是中國乃有皇帝而無大臣。如果傳統政治果真像康梁所說的那樣專制黑暗一無是處,為什麽它能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長存兩千年之久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不幸由於毛澤東公開點名批判錢穆,致使半世紀來大陸學術界中先意承旨、望風媚上之輩將錢穆大師的學術成就一筆抹煞,而將偽學者康有為任意拔高,這是政治干涉學術的一個惡例。
五、 錢穆對歷史研究的貢獻還見於創建歷史地理學與倡導軍事地理教育。他認為,中國文化的拓展是以地理的拓展為前提的,他從經學入門,一九三四年寫成《楚辭地名考》,一九三九年又撰成《史記地名考》,其傳世之作《先秦諸子繫年》及《國史大綱》都吸收了自己古史地理的研究成果。抗戰初期,他發現日軍破涿洲切斷平漢鐵路、渡太湖逕犯廣德薄南京,都是參閱清人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而行事的。任教西南聯大時,有學生赴湖南、江西前線,錢穆贈言諸生:「赴前線首當略知軍事地理,隨身盼攜帶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一書,即就湖南、江西兩章細加閱讀」,還向校方建言開設軍事地理一課。一九四四年,國府號召知識青年從軍,錢氏在大公報特撰《知識青年從軍的歷史先例》,對當時青年參軍影響甚大,從中也體現了錢穆愛國家愛民族的堅定信心。
(2020/01/16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