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議喜靈洲島興建造紙廠解決本港廢紙困境 一舉十得 何樂不為?
建議喜靈洲島興建造紙廠解決本港廢紙困境
前年七月,中共宣佈自2018年起禁止進口廿四類廢棄物;去年四月又稱2019年年底將新增卅二類。此舉令擁有二十一 種報紙、一百六十六種雜誌且郵購業興旺發達的香港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去年一月,香港出現垃圾圍城的危境,碼頭上推滿了成捆堆積如山的廢紙,非但阻塞通道而且孽生害蟲污染環境。霎時間,廢紙回收價錢從一公斤一元二角驟降到四角錢,數以千計依靠拾紙皮維生的阿公阿婆頓時痛失生計欲哭無淚。
處理日産五千噸廢纸刻不容緩
事經紅頂商人北上交涉,禁令放鬆了少許,但進口廢紙的標準收緊(限雜質低於0.5%)了許多,阿爺話:寬限期只是權宜之計,香港必須盡快解決自身的廢物出路。
目前香港每日產生五千噸廢紙,其中兩千六百噸運往大陸充當造紙原料,每年一百萬噸廢紙北上的好景不會常再,亦即香港必須盡快解決這個棘手問題。
解決廢紙出路有三途:一是建造巨型垃圾焚燒爐。此舉污染大氣甚烈,焚紙形成的黑煙充滿了致癌物資,勢必大大提升香港居民的肺癌發病率。二是用船運往大海倾倒,此舉嚴重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勢必為國際社會及海洋鄰國所不容。三是用於堆填港九兩地的山溝低地,然而將軍澳、打鼓嶺、屯門堆填區已分別於2015、2017、2019年相繼填滿。四是就地消化,用來造紙,可惜本港兩大造紙廠宏安造紙廠和捷眾紙廠先後於九十年代倒閉,最後一家南華造紙廠已於2006年9月結業,此前每日也僅吸納260噸廢紙。由於當時油價持續上升,加上港府收緊工業用柴油含硫標準,淨化柴油之費用高昂,紙廠入不敷出,也就不得不以關廠收場。目前港府每年撥出十億元支援廢紙回收行業,十年就一百億。倘若以此巨款興建一座大型造紙廠,就不愁解決廢紙重生這個老大難問題。
據「維基百科」顯示,一噸廢紙可以製造好紙0.85至0.95噸,亦可以少砍伐17棵十年大樹。此外,每回收一噸廢紙可以節省三立方米木材、三百度電、三百公斤鹼,並且降低74%的造纸污染排放。目前香港每日產生五千噸廢紙,其中2400噸進了堆填區。當下香港九十一萬名中小學生,每半年耗用7.3億張紙,需要砍6.2萬棵樹,它本來足以吸納125萬部冷氣機每日連續開20小時所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毒氣;這六萬二千棵大樹打成紙漿可以製造3647噸紙張,全年則是7294噸。製造這些好紙若以0.85利用率計算,只需要8581噸廢紙,換言之,香港每兩日產生的廢紙足以提供全港中小學生一年所耗筆記、考卷、教材、調查表等等用紙數量。再以本港每年進口十六萬噸新聞紙計算,只須動用本地廢 紙二十萬噸即四十天廢紙就可以自給自足。然而,根據香港纸業商會2018年年報的统計數字,本港每年從國內外進口的紙張除新聞紙外,還有瓦楞紙、過濾纸、塗層紙、防油纸、半透明纸、捲煙纸、自動粘貼紙、廁紙、牛皮紙、描圖紙、打印紙等數十種,共52.21萬噸,如果利用廢紙再造,只需65.27萬噸,只佔香港年產廢紙180萬噸的三份之一,那180萬噸廢紙可再生144萬噸好紙,除了五十二萬噸自用,還可將另九十二萬噸出口到大陸或國外,開創逾一百億元的外匯收入,相當於目前懲教署年産值的二十倍。
在喜靈洲興建大型纸廠一舉十得
復建再生紙廠,不只尋求土地困難,還需要動用大量淡水與能源。十五年前,港府曾計劃斥資廿五億元在喜靈洲填海80公頃(相當於83個大球場草地面積)興建超級綜合監獄,計劃公布後引起公眾強烈反對,該計劃遂被擱置。喜靈洲是大嶼山梅窩東南面的島嶼,面積1.93平方公里,由於四面環海,有利設訪戒護,故已建立一所戒毒所和三所懲教所以及容納五百人的麻瘋病院。現在港府推出六千億元填海計劃,其中喜靈洲旁規劃中的人工島,面積幾乎等同現時的喜靈洲,即填海196公頃,於是擱置已久的香港大型綜合性監獄便順理成章擺上了議事日程。
香港現有大潭峽、大欖、小欖 、白沙灣、石壁、沙咀、赤柱、東頭、芝麻灣、埔坪、荔枝角、馬坑、域多利、喜靈洲、歌連臣角、璧屋、勵敬、羅湖、蔴埔坪、昂船洲、百勤樓、紫荊樓、芝蘭、蕙蘭、豐力樓、青洲等廿六個監獄(或懲教所、重生中心、收押所、羈押中心),總共佔地135公頃,現有懲教設施很多已殘舊不堪,在維修和改善方面需耗費大量人力與物力,且部份設施由其他用途改建而成,並非理想之監獄設施。如果將此26個監獄集中歸併到喜靈洲,以一百廿公頃填海土地興建大型綜合性監獄,可容納2.5萬名囚犯,原來各监所按各自條例獨立運作,部份設施可以共享,則大有利於管理、引進高科技監控系統,並大幅減少監管人手,提高成本效益。
如今廿六個懲教機構,分別讓囚犯從事園藝、訂裝(書刊)、製衣等低產值工作,由於懲教人員與囚犯上下班時間交叉,每日必須清點人數多次,實際工作時間不足四小時,故工效極低,囚犯產值遠遠不及行政管理費用。這方面,香港的監獄受地域狹窄所限止,不像大陸的囚犯大量從事採礦、建築、矖鹽、農耕、伐木等高產值強勞動,產值超過行政管理费用十數倍。例如,在山西經營一座年産一百萬噸的勞改煤礦,年產值15億元,其懲教人員工資加上電力、坑木、水泥等成本,總計僅一億元,即盈利十四倍。倘若擬議中的喜靈洲綜合監獄,在建築、運輸方面全部運用囚犯勞動,當可建成年產 144 萬噸的造紙廠,每年為香港財政增添逾百億元的收入。去年三月環保署公開招標興建廢紙再造廠,每年只能吸納十萬噸廢紙,只消化了本港二十日的廢紙產量,顯然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所以,在喜靈洲建立大型紙廠,便成為香港解決廢紙困擾的唯一選項。
提昇2.5萬囚犯生産力福國利民
誠然,廢紙回收尚须面對排污、環保等問題。幸而,在科技突飛猛進之際,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經營再生紙廠的經驗,兼顧環保與盈利的要求。例如位於美國加州的新葉紙廠,開辦21年來一直不用木材紙漿造紙,只採用植物莖葉以及廢紙,所產紙張均為無酸及無氯,用水量減至原木紙漿生產之八成。至於造紙所需的大量淡水,則可依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喜靈洲海水,這方面可以大力借鑒以色列的經驗。該國南部是不毛之地,全國大部份地區年降雨量不滿一百毫米,僅有的北部加利利湖也逐年降低水位。為此,以色列已興建五座海水淡化廠,每年提供六億立方米的淡化水,相當於全國工農業、居民日常用水的三成,還有兩家海水淡化廠正在興建之中。由於技術精益求精,一立方米飲用水的成本僅0.54美元,這個價錢僅為上世紀的三份之一,且正在日漸降低之中。就以索里克海水淡化廠來說,日產淡化水60萬立方米,佔全國淡水供應量的20%,但全廠只有40名員工,高度自動化節約了大量勞動力成本。
少搞些政治鬥争 多做點利民實事
綜合上述,在喜靈洲建立大型綜合監獄,從事廢紙再造工作,一可解決香港處理年每一百八十萬噸廢紙的老大難問題;二可減少甚至取消每年五十二萬噸的紙張進口量,大大減少貿易逆差;三可藉紙張出口增加外匯收入;四可促進海水淡化降低成本之研究,减少昂贵的東江水(係馬來西亞供给新加坡河水價的三百倍) 採購量;五可減少或淘汰垃圾焚化爐,淨化香港的空氣,減少肺癌發病率;六可從堆填區篩揀出可再生之造紙原料,騰出大片土地供農耕或建房之用,解決港人住房困境;七可吸納本港每日因建築、拆屋、修剪所遺棄的1106噸木材,化廢物為寶物;八可解決廿六所監獄分散管理之不便,大幅度減少監獄管理之成本;九可騰出原來廿六所監獄所佔市區土地至少140公頃,減少六千億元填海之巨大財政壓力;十可善用囚犯青壯勞力,增加本港國民生產總值。
如此一舉十得之壯舉,何樂而不為?!如今以林鄭月娥為首的特區政府,出盡八寶、使出渾身解數强攻激起民憤的「一地兩檢」、「逃犯條例」,搞得天怒人怨,人神共憤: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在喜靈洲興建大型監獄利用廢紙製造好紙,是關係香港民生福利、環境淨化之大事,倘特區政府從善如流,則七百五十萬香港蟻民幸甚,林鄭特首本人也足以留名青史也!
(2019/06/05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