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铁整合世界
谢选骏:中国高铁整合世界
《运送超过100亿人次 中国高铁创新纪录》(2019-05-12 旺报)报道:
众所周知大陆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但自2008年以来究竟运了多少人,你知道吗?答案是:已超过100亿人次
京沪高铁公司人员表示,截至2019年一季末,大陆高铁已累计运输旅客超过100亿人次,累计完成旅客周转量3.34万亿人公里。值得骄傲的是,大陆铁路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位。旅客周转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旅客运输工作总量的指标,是运送旅客人数与运送距离的乘积。
近些年,大陆高铁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大陆特色的高速铁路发展道路。"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运营,紧随其后,"八纵八横"高铁网接续铺画。
谢选骏指出:中国高铁是强拆的成果——在共产党革命造成的一片废墟中,任意画出了棋盘。中国的荒漠中,能够产生整合世界的甘泉吗?
《价值700亿刀!英国想让中国帮忙建高铁》(2019-05-06 侨报)报道:
上个月刚给华为5G开绿灯的英国又有新动作。据英国媒体最新报道,英国有望让中国国有企业参与建造英国高铁2号线(High Speed 2, HS2)第一阶段,伦敦至伯明翰段。英国议员们称,英国政府鼓励中国参与建设这条价值560亿英镑(707.67亿美元)的高铁线。
投资规模560亿英镑(707.67亿美元),总长约550公里,部分路段设计时速达400公里/小时——英国高铁2号线(HS2)在该国乃至全欧洲,都被冠以“最大基建项目”的名号。
为了建设这条连接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英国主要城市的铁路,英国政府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拥有世界最大高铁网络的中国。
英国《每日邮报》、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4月英国高铁2号线(HS2)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瑟斯顿(Mark Thurston)飞往北京,与5家中国国有企业商讨高铁修建事宜。
上述消息也得到了中方的证实——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显示,4月11日,该部门外资司会见英国高铁二号线公司CEO,双方就英国高铁二号线最新进展情况、下一步招标安排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英国驻华使馆、中铁总、中国中车、中铁建、中国中铁、中国通号等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如果双方的合作得以放行,中国将“有效地”参与到这个英国最大的基建项目中。
事实上,早在2015年4月,中国南车就在伦敦成立子公司,开始为竞标英国高铁二号线做准备,寻求为该项目提供列车、建设、运营、维护和保养等一系列服务,其竞争对手当时包括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及日本日立等世界知名公司。
另外,中国中车2015年7月向马其顿政府交付动车组,也表明中国动车组产品能够符合欧洲铁路技术规范(TSI)。
中国领跑英国高铁竞争?
根据最新消息,英国高铁2号线第一阶段,伦敦至伯明翰段已启动全球竞标,最后共有三家联合体通过了初选,分别是:
1. 中国广深铁路公司和港铁组成的联合体;
2. 英国第一集团与意大利国有铁路公司联合体;
3. 英国维珍集团与法国国家铁路公司的联合体;
日本不在其中。
虽然最终结果未出,但英国《泰晤士报》已经分析中国公司处于领跑地位。
维珍和第一集团目前内部都有危机,也不能像中方那样财大气粗,所以《泰晤士报》最看好广深-港铁这一组合。
不过,又有英国媒体报道,港铁与中铁总子公司组建的联合体只能竞标英国高铁2号线的铁路运营,不包括HS2的勘查设计、基建工程、车辆制造和通信信号。
也就是说,英国人还在纠结是否将基建工程、车辆制造两项重要工程交给中国。
中国在高铁领域经验丰富
英国高铁2号线的一名发言人表示,“当我们制定计划,并开始建设英国新的高速铁路时,向其他国家现有高铁网络学习是很重要的。”
“在修建数千公里高铁方面,中国和日本等国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正从这些投资中获得经济效益。他们对车站设计、维护和运营流程等核心要素的知识和理解,将帮助我们建设我国最好的铁路。”这名发言人进一步指出。
中国青年网报道,据中国交通运输部上月发布的《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高铁的营业里程已经超过2.9万公里。今年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2019年还将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届时高铁营业总里程将超过3万公里。
国际铁路联盟(UIC)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1日,中国高铁不管是运营中还是建设中的里程,均遥遥领先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根据目前可获得的信息,在按客流量和里程计算的全球高铁市场,中国大陆占了65%的份额,排第二的日本仅占14%,而这还仅仅是2016年的数据。
英国高铁为什么建这么慢?
对于显而易见的差距,BBC1月报道直言,与中国的高铁建设速度相比,用“蜗牛速度”来形容英国可能都是过奖了。
至于高铁建设慢的原因,BBC称是对考古发掘与环境保护的顾及,以及严格的审批。
谢选骏指出:中国的荒漠中,也许真能产生整合世界的甘泉——因为日不落的首脑,已经向中国高铁俯首称臣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撰文赞中国高铁》(2019-03-01 财经新闻)报道:
北京时间1日消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南加州大学经济系主任马修-卡恩(Matthew Kahn)近日在彭博撰文,列举了中国高铁给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驳斥了美国不适合建造高铁的说法。
以下为卡恩教授的文章全文:
众所周知,美国最具生产力的城市都面临住房短缺。高房价使得那些天生就不富有的人很难在波士顿、纽约、旧金山、波特兰和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生活。这个问题的代价高昂。最近的研究表明,对城市新进人口的障碍使美国经济增长总量下降了36%。
高速铁路可能会有所帮助。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更愿意接受这种运输方式的话。就在这个月,加州州长和美国总统都对旧金山至洛杉机的高速铁路计划泼了冷水。
然而,时速200英里的高铁可以将人们与距离他们居住地点100英里的工作连接起来,而不需要忍受长时间通勤的痛苦。
事实证明,这对已建成高铁的中国城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处。我自己的研究测量了中等城市通过高铁与大城市连接起来后的房地产价格增长。这些铁路有效地使天津和苏州等二线城市“更接近”北京和上海等特大城市。
鉴于美国城市在生产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而且反对建造大量新住房,快速轨道交通是提供负担得起的就业机会的可行途径。想想看,加州圣何塞的房价中值是每平方英尺631美元,是100英里外的默塞德(Merced)的4倍。如果能在默塞德和圣何塞之间实现高速通勤,人们就可以在他们的经济能力范围内同时拥有好的工作和家庭。
从默塞德到圣何塞的一条短短的高速铁路显然比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线路更便宜,而且这条线路将来总是可以延长的。这将降低成本,同时仍会引发建筑热潮,从而创造新的机会,尤其是对相对低薪的工人而言。
在中国,我和我的同事发现,高速铁路使二线城市的学术研究人员更有效率,使他们能更多地接触在大城市工作的一流研究人员。住在150英里以内的科学家——对于飞机旅行来说太近了,而对于老式通勤工具来说又太远了——从高速列车上获得的好处最多。
诚然,高速铁路的建造成本昂贵,但经济回报也可能是巨大的。高速列车允许人们在大城市工作和游玩,而仍然住在他们能负担得起的地方。
本文作者马修-卡恩现任南加州大学经济系主任,今年夏天将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系和凯瑞商学院的彭博杰出教授(Bloomber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谢选骏指出:中国的荒漠中,也许真能产生整合世界的甘泉——因为,不仅英国俯首称臣,美国也来阿谀奉承了!
《要黄了?普京拒绝与中国合建千亿高铁》(2019-04-10 自由时报)报道:
中国媒体指出,俄罗斯总统普廷反对与中国合建高速铁路工程。
莫斯科通往喀山的高速铁路,是由俄方与中国共同合作的大型公共工程,造价超过人民币1800亿美元的建设计画被俄国媒体披露,总统普廷(Vladimir Putin)已表态反对与中国合作的这项工程。
根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中俄双方领导人过去互相访问时,均会提到彼此在2009年就展开的"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工程计画,还签下许多合作意向、MOU(备忘录)等文件,这条高铁路线在中国称作"新丝绸之路",是未来北京通往莫斯科高铁的组成路段之一。报导指出,但这项计画延宕10年毫无进展,除了建造成本逐年提高之外,有俄国媒体披露,总统普廷本人反对与中国合作建造高铁,即使总理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支持兴建部分路段,但普廷认为副总理安顿·谢鲁阿诺夫(Anton Siluanov)提出的"兴建高速公路计画"较佳。
《凤凰网》报导的消息来源也证实"普廷总统不支持"与中合作,虽然俄国政府有所否认,但也没有证实这项计画会继续进行,只提到大约会在4月上旬给予正式决定,目前预计当地时间今天(11日)开会讨论,总统、总理与高铁总裁等人都在出席名单内。
谢选骏指出:俄罗斯霸权的最后余光还在垂死挣扎,他们担心,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第一个牺牲者就是中国的后院西伯利亚。
《一带一路受挫 中国愿降价重启大马高铁》(2019-04-11 新文人)报道:
中共一带一路项目、大马东铁去年7月被马来西亚叫停后,虽然中共想要大幅减价重啓项目,但马来西亚迟迟没有表态。承建商中交建表示,仍就项目和大马方进行沟通,包括提出降价方案。
涉及前总统腐败的大马高铁停工半年后,马来西亚今年1月正式结束和中交建200亿美元的合约。不过中交建星期三在业绩会上承认,仍希望透过大幅降价等方案重啓合约。
中交建公司董事会秘书周长江:"这个铁路目前确实处于停工状态。但这个铁路是中马两国签订的一带一路项目,中国(共)政府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贷款支持。这个项目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总的来说,是(希望) 能够降低造价,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适当地降低造价。现在这个方案也在和马方进行积极地沟通。"
虽然中交建没有透露降价规模,不过,近日传出中方愿意减少100亿马币造价,约占工程总额的15%。另外,同样承接中共一带一路工程的中国铁路承认,欧洲两个项目出现亏损。中国中铁董事长李长进:"两个项目是亏损的。一个是波兰高速公路,一个是摩洛哥的高速铁路,但这个项目还没有完全结束,没有最终财务结算,我们还正在索赔。"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