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的同学群比南极还冷? 为什么有的同学群比南极还冷?
2001年我因言论被抓的消息,在同学中传开之后,许多同学都避我如瘟疫,甚至包括某些之前很要好的同学,这也是我长期没有加入高中微信同学群的原因。今年春节,我因为意外的原因得入高中微信同学群,原因或许是作为群主的那位同学已经移居国外,顾虑较小之故。
进去后才发觉我们班这个同学群象南极一样冷,平时就象死了一样,甚至大年三十、大年初一都没有几个人发言。谈及原因,一位迄今往来的国内同学说:中国人一盘散沙,同学群能不冷吗?
这其实并非主要原因,因为我们隔壁班的群就相对很热,而且我知道好几个其他班的同学群,都比我们班热得多,这些群,难道不是由一盘散沙的现今中国人组成的?
同学群为什么冷?与一个班级没有凝聚力有直接的关系,而一个班级有没有凝聚力,主要取决于班主任。
高中班级上有大学班级,下有初中班级,如果是高中文科班,还有分班之前的班级。一个高中班级,就是由分班之前的各班人,以及各个不同初中的人组成的,等于是由(一个地域的)“五湖四海”的人组成,来自相同初中,或者分班前相同班级的学生,一般情况下,会依凭彼此的熟悉,结成小圈子。因为熟悉=安全感,是人际交往的规律。
因此,一个高中班级,会分成许多个小圈子,以及少数不合群的孤独人,这些组成高中班级的 多个小圈子和少数不合群的孤独人,能否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
如果班主任是一个好的组织管理者,并且富于魅力,经常组织比赛、文娱、郊游等集体活动,那么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高中班级,会很快融合成一个整体,这个群体就会比较热,哪怕毕业多年之后;
如果班主任不是一个好的组织管理者,并且缺乏魅力,较少组织集体活动,那么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高中班级,就很难融成一个整体,班级中的人,会始终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中,不与同班的其他圈子交往,而少数不合群的孤独人,会始终保持不合群的孤独状态,这样融不成一个整体的班级,当然一片冷漠,而其微信群的冷漠,只是班级冷漠的必然反映。
不幸的是,笔者所在高中班级的班主任,满族人赵勇,就属于后一类班主任。赵勇为人就象胡面瘫一样,性格阴沉,寡言少语,讲话藏头露尾,从无意气风发豪爽态,更无坦诚,他的拿手好戏,就是居然能够把如油画画廊般精彩纷呈的世界历史,讲得索然乏味,死气沉沉、、.赵勇对待学生十分势利,只与少数“有价值”的学生交流互动。
高中最后一个学期,正值1992年“邓南巡”,在“邓改开”全面走资春风的熏陶下,赵老师利欲之心大躁动,一心下海,无心课堂,作为历史老师,他上课时多次莫名其妙地令学生自己看书(美其名曰:“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他老兄脚底擦油,无影无踪,不知所往,快到下课时才溜回来,装腔作势地总结一番、问几个问题,就任务完成,形同敷衍。
至于备考战略、针对性心理辅导、特定学生针对性引导、集体活动减压、家访、考前动员等等班主任的常规项目,赵勇全废,我们考前冲刺的重要时刻,赵勇居然平日里踪影难觅,而一门为他自己“下海”作全力冲刺!
那段时间,为了筹集“下海”办厂的本钱,赵勇可谓是挖空心思,瞄准了班上家境中有关系、有路子、有财力的学生,四处攀关系、寻路子、借本钱,赵勇甚至打起了班费的主意:
高考前,笔者所在班级班费尚有3000多元的余额,赵勇没有向学生退钱,宣布要用班费余额,在高考后搞一次集体的旅游活动,随后赵老师借口查账,从保管班费账本的一个女生那里,把账本要去,之后再也没有归还,所谓“高考后的集体旅游”也不了了之。
赵老师利用学生的青涩,一举“盈利”三千多元,而92年的那个时候,国内一个几十年工龄的工薪阶层,月薪也就是数百元。
越十年,赵勇做化妆品代理发了财,身价数百万、拥有豪宅的他,非但没有丝毫的大腕风度,其行径反倒比无钱时更雷人:
2001年国殇节,有同学发起师生聚会,赵勇满口承诺他做东,结果欢聚宴席进行过半,赵老师忽称有生意急事,弃席夺门绝尘而去——以“仙人跳”的方式,把自己的学生狠狠地涮了一把,涮得牵头聚会的几个热情学生手足冰凉,半晌没回过神来。
从此,笔者的高中班级再也聚不起像样的同学聚会。
2019年春节,国内传来了赵勇打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的幌子招摇撞骗,遭公安追缉的消息;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而且还有点自嘲:
赵老师这样的“改开”弄潮好手,居然也混成了朝廷的钦犯。
曾节明 2019.3.18戊戌丁卯丙寅于春雪纽约州晚
(2019/03/18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