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G20将和习近平达成好协议
特朗普:G20将和习近平达成好协议
(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11月03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18/11/201811030931.shtml
特朗普总统星期五说,美中双方进行很好的会谈,已经接近形成某种形式的协议。在这之前曾有媒体报道援引政府官员的话,否认了此前关于美中将会达成协议的消息。
特朗普周五下午在即将离开白宫赴西维吉尼亚参加竞选活动时对媒体说:“他们(中方)非常希望达成协议。要知道自从我们打起这场前哨战,中国经济一路下滑。”
他说:“我昨天跟习主席通了话。他们非常希望达成协议。我认为我们将和中国达成协议,我认为对每个人来说这都将是一项非常公平的协议,但对美国来说这将是一项好协议。”
星期四,特朗普和习近平通话,双方都表示期待在本月末20国集团会议期间会面。市场对这个消息反应良好。
周五早上,彭博社报道说,特朗普已经要求他的内阁起草和中国的贸易协议。稍后,CNBC援引政府高级官员的话,否认了上述报道的说法。该未具名官员说,美中贸易谈判“有漫长的路要走。”
本周一,彭博社援引三名熟悉相关事宜者透露的消息说,如果“特习会”未能就贸易纠纷达成妥协,美国或最早在12月出宣布对剩余所有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该消息引发美国股市震荡。
周五下午,特朗普在白宫对媒体证实了他将和习近平在20国集团会议上会面。
特朗普说:“习主席和我同意在G20会面。”
特朗普说,谈判取得很大进展。他说,中方明白,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将会面临美方在关税上加码。他说,目前对价值2500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产品施加的25%的关税效果很好;而且还可能会对余下价值2,67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施加关税。
事实上,美国对价值500亿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另2千亿美元的中国产品目前的关税税率为10%。特朗普政府表示,如果谈判没有进展,这2千亿美元中国产品的关税将会在年底调升到25%。此外,彭博社等报道计算出剩余可能面临关税的中国产品价值约2,570亿美元。
特朗普说:“我可以这样说,我们能够给这个国家带来一个好的协议,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个适当的协议。如果我们能够有史以来首次让中国敞开大门,公平行事,这早就该由其他总统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我愿意去做。”
美国之音 (博讯 boxun.com)
3780931
贸易战要停火?特朗普预计将与中国达成协议
(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11月03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18/11/201811031825.shtml
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五表示,美中两国在贸易问题上取得很大进展。他预计世界两大经济体将达成一个很好的协议。
特朗普也确定将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举行期间和习近平会晤。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彭博社》星期五早些时候报道,特朗普在与中国国家主席通话后,希望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并已指示相关官员起草可能的协议条款。但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同日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否认了这个消息。
库德洛补充说,特朗普“有可能”再对中国进口美国的产品加征关税,情况要视乎会谈的进展而定。
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周曾报道说,美方拒绝重启与中国的贸易谈判,除非中国方面就强迫技术移转和其他经济议题提出具体方案。
但特朗普1号发推特表示和习近平进行了长时间、友好的通话,似乎释放出美中贸易战要停火的讯号。
来源:RFA
` (博讯 boxun.com)
贸易战要停火?特朗普预计将与中国达成协议
(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11月03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18/11/201811031825.shtml
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五表示,美中两国在贸易问题上取得很大进展。他预计世界两大经济体将达成一个很好的协议。
特朗普也确定将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举行期间和习近平会晤。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彭博社》星期五早些时候报道,特朗普在与中国国家主席通话后,希望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并已指示相关官员起草可能的协议条款。但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同日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否认了这个消息。
库德洛补充说,特朗普“有可能”再对中国进口美国的产品加征关税,情况要视乎会谈的进展而定。
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周曾报道说,美方拒绝重启与中国的贸易谈判,除非中国方面就强迫技术移转和其他经济议题提出具体方案。
但特朗普1号发推特表示和习近平进行了长时间、友好的通话,似乎释放出美中贸易战要停火的讯号。
来源:RFA
` (博讯 boxun.com)
421825
中美贸易疑停战 北京向华盛顿展唱《善良的天使》
(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11月02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18/11/201811020053.shtml
图为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
网络照片
(法广 RFI 小山)中美两国近日忽然展现贸易战减压迹象。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将于阿根廷世界20国集团会议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此前中国与美国将在新加坡举行两国经济对话会议。为此华盛顿与北京都改变了说话的内容与声调。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星期二晚上就中美建交40年活动推出《善良的天使》,温和地呼唤善良天使推动中美关系,引发对中国改变对美叫阵强硬战略猜测。
据美国之音报道,中国共产党控制的中国媒体再度宣传美中友好的重要性。自美中贸易战开始以来,中共当局对内对外有关对美国的政策的宣传摇摆不定,眼下似乎再度由强调不怕打贸易战也准备好打到底转向强调美中两国要尽力谋求友好相处。
中共控制下的权威新闻宣传媒体新华社星期三突出报道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星期二在华盛顿发表讲话称,许多人对近期中美关系形势深感忧虑,在这充满挑战的时刻,中美关系发展更需要“善良的天使”。
据新华社的报道说,美国中国总商会星期二晚间在全国记者协会举办“中美关系未来之路”活动,并放映以中美民间交往为题材的纪录片《善良的天使》。崔天凯大使出席了这一活动并致辞。
崔天凯说,“再过几个月,中美将迎来建交四十周年。过去四十年中,双边关系得到长足发展,硕果累累,却也曾经历不少曲折。”
崔天凯说,“每当中美关系遭遇坎坷,前景受到质疑时,两国人民都在那里,默默努力,坚持不懈,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两国关系走出困境,继续向前。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弥合分歧,实现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定信念,我们才能开辟合作共赢的道路,使两国利益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
美国之音说,就在几个月前,崔天凯大使还在美国发表在很多观察家看来是不必要的好勇斗狠的言论,声称中国无意和任何国家打贸易战;但是如果对方挑衅,中国将“奉陪到底”,“看谁真正坚持到最后”。
北京所说的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的挑衅,是指特朗普政府对截至目前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美国方面反复表示,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是无奈之举,因为中国多年来拒绝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做出的明确承诺,对美国公司采取种种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包括设置市场准入障碍,盗窃美国知识产权,强迫美国公司转让技术以换取市场准入等等。
报道说,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期间就反复发出誓言,声称他不会容忍中国对美国的这种强奸持续下去。在美国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之后,中国也对美国11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关税作为报复。特朗普政府表示,假如中国不改变对美国的不公平贸易政策和做法,他打算再对另外两千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北京先前则回应说,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回击美国。
美国之音说,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发表呼吁美中友好的讲话并得到中国官方权威媒体的报道。新华社的报道全是积极正面的。这种清一色强调中美友好非常重要的报道不但与先前新华社以及其他中共控制的其他媒体的报道明显不同。而且也与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最高当局对美国以及所谓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基本判断不同。
中国国内外许多观察家指出,中共政权从来没有放弃“帝国主义/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的对敌斗争思维;即使是在强调“与世界接轨”的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时代。防止所谓的“和平演变”也是中共的官方政策。只是在江泽民时代,中共控制下的中国媒体不是那么突出宣传中共与西方国家你死我活的意识形态斗争。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则坚持奉行的价值观是,人民有权利通过和平的方式谋求政权的改变。中共政权则始终认为,任何谋求削弱甚至瓦解中共独裁政权的言论和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颠覆行为。自2012年11月担任中共党魁以来,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国家军委主席和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所谓的国家安全即中共政权的安全,强调绝不容忍他所认为的对中共政权的颠覆。在习近平治下,“妄议中央”也成为一个正式的罪名。
据报道说,在美中贸易战问题上,中共政权也以公开的和不公开的多种方式表示,贸易战的关键不是贸易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瓦解中共权力垄断的图谋,因此,作为一个原则,在贸易问题上北京不能对美国做出美国所要求的让步。
经常在新加坡和中国官方媒体上发表支持或认同中共政策的的言论的学者郑永年的说法是,美国一直都是试图通过贸易来改变中国的政治。
据郑永年指,“特朗普之前所有的美国总统,都是把经济和政治一起来考量的,因此尽管贸易问题早已经出现,但他们并不想把贸易问题‘独立’出来加以解决。这背后就是一个政治考量,即想用贸易关联来改变中国的政治。”
自美中贸易战开始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当局的对美政策宣传口风在强调强硬和强调友好之间已经来回摇摆了很多次。
美国之音说,现在外界还不清楚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的最新讲话以及中共控制下的媒体对其讲话的突出报道是中共当局打摆子宣传的新一轮,还是中共已经在其对美政策中基本放弃了先前的对敌斗争思维。 (博讯 boxun.com)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