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于政治动机拘禁反对派领袖 欧洲人权法院下令俄赔偿
出于政治动机拘禁反对派领袖 欧洲人权法院下令俄赔偿
(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6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18/11/201811162303.shtml
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在欧洲人权法院外等待
莫斯科 — 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赢得了针对俄罗斯政府的一起重要诉讼案。欧洲人权法院裁决,俄罗斯当局过去几年对纳瓦尔尼的多次逮捕行动不但违法,俄罗斯法院对这名反对派领袖的判决欠缺公正,这些逮捕行动更具有政治动机。法院还下令俄罗斯政府赔偿纳瓦尔尼巨额损失。法院的这一判决结果对俄罗斯反对派和未来的反普京抗议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法院下令俄赔偿6万3千欧元
欧洲人权法院大审判庭星期四针对纳瓦尔尼控告俄罗斯政府一案做出最后宣判。欧洲人权法院认为,2012年到2014年期间,俄罗斯当局对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的7次逮捕行动违法和侵犯了纳瓦尔尼的人身自由,俄罗斯法院对纳瓦尔尼的审判缺乏公正。欧洲人权法院同时下令俄罗斯政府应该赔偿这位著名反对派领袖大约6万3千欧元的损失。
除此之外,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人权法院还做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裁决,那就是俄罗斯当局对纳瓦尔尼的7次逮捕行动都出于政治动机。
欧洲人权法院说,宣判结果立刻生效。俄罗斯政府必须在3个月内向纳瓦尔尼支付全部赔偿金额。此外,法院的判决还要求俄罗斯修改针对民众集会和游行方面的一些法律和规定,并调整一些具体的实施手段。
游行集会被打压 反对派领袖多次被捕
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再次成为俄罗斯总统,导致俄罗斯当时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浪潮,一些反政府抗议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与此同时,当局也通过立法等各种手段加强政治迫害和对社会的控制,尤其加大了对民众游行集会的打压。参加游行集会的很多人被逮捕和判刑,更有不少人在活动中遭到警察和安全部队的殴打。
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因为组织和参加反政府游行集会被多次逮捕和拘留,拘留期从几天到数十天不等。
双方都不同意最初判决
针对这些逮捕行动,纳瓦尔尼几年前向欧洲人权法院控告俄罗斯政府。欧洲人权法院去年2月做出了有利纳瓦尔尼的裁决。但那次裁决否认俄罗斯当局逮捕纳瓦尔尼的行动带有政治动机。纳瓦尔尼对这一裁决结果立刻表示不满。
俄罗斯政府更不同意将赔偿纳瓦尔尼损失,以及人权法院的裁决认定逮捕纳瓦尔尼的行动属于违法和侵犯公民自由。随后,纳瓦尔尼和俄罗斯政府双方都对欧洲人权法院去年2月的裁决结果提出上诉。
法院宣判意义重大
纳瓦尔尼和他的辩护律师团队说,星期四的宣判结果标志着在控告俄罗斯政府一案中,纳瓦尔尼获得了一边倒的决定性胜利。
但宣判结果的更重要意义在于,欧洲人权法院10多年来在针对俄罗斯的有关案件审理中,首次根据人权公约第18款做出了逮捕纳瓦尔尼行动具有政治动机的判决。这一裁决结果也正是纳瓦尔尼和他的律师团队最希望获得的结果。
纳瓦尔尼的辩护律师们说,由于欧洲人权法院不愿被人批评卷入政治,因此在对很多案件的判决中不太常用人权公约第18款。欧洲人权法院大审判庭这次除了做出逮捕纳瓦尔尼的行动具有政治动机的宣判外,其他裁决基本都维持了去年2月的宣判。
俄将支付赔偿金 当局未必完全执行法院判决
在欧洲人权法院大审判庭对纳瓦尔尼一案的审理过程中,俄罗斯方面派出了由一名司法部副部长所率领的法律代表团参加。俄罗斯司法部说,将执行欧洲人权法院大审判庭的判决,向纳瓦尔尼支付赔偿金额。
但纳瓦尔尼的律师团队说,问题将不会出现在赔偿金的支付上,但普京当局未必会执行人权法院要求修改对民众集会和游行方面的法律和规定的裁决,俄罗斯法院过去对纳瓦尔尼的一些不公正判决结果也不太可能被推翻。纳瓦尔尼的辩护律师们未来还将做大量工作通过欧洲委员会向俄罗斯政府施压来执行人权法院的裁决。
欧洲人权法院大审判庭星期四的宣判是最终裁决,俄罗斯政府和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双方都不能上诉。大审判庭的14名法官投票支持了这项裁决,仅有3人反对。
鼓舞反普京力量 纳瓦尔尼是实际威胁
政治分析人士说,欧洲人权法院大审判庭的这次判决结果对俄罗斯反对派势力,以及经常上街游行集会的反普京力量更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不但会深受鼓舞,对那些捍卫反对派人士,为在集会和游行中被捕人士辩护的人权律师们来说,他们未来工作时也更能因此找到可靠的法律依据。
来源:VOA
(博讯 boxun.com)
1852303
APEC峰会之际看中美太平洋军事主导权之争
(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6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18/11/201811162307.shtml
美国副总统彭斯(资料图片)称南海不属于任何国家路透社
(法广RFI 艾米)近期在亚洲举办的两国重要国际会议 第33届新加坡东协和即将开幕巴布亚新几内亚APEC峰会上,南海都成为绕不过去的重要关注点。而南海争端背后难掩中美地区的较量和抗衡。纽约时报分析指出,目前中美冲突最大的触发点并不是令全球颤抖的贸易关税争端,而是太平洋军事主导权之争。
实际上,随着中国的崛起,华盛顿和北京对该地区的战略一直围绕着两国在太平洋取得军事主事主导权的大小而展开。目前而言,该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仍是美国,而这中优势依靠的是自由地进入南海,及台湾对其立场的支持。南海争端的发展对地区局势的影响显而易见。
但中国针对这南海和台湾两个方面强调自己主导地位的努力正变得愈发咄咄逼人。此外,从塞班到瓦努阿图,中国国有企业也在以基础建设项目打入大洋洲各个岛国。美国官员担心,这些项目可能最终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滩头阵地,而这将对美国海军在远岛链的作战指挥构成挑战。
中国近年来在南中国海大规模填海造地,修建军事设施,并被指责将这一争议海域迅速军事化。美国等国家则坚称那里为国际水域,坚持派军机和战舰进行自由行、并和其他国家一起进行军事演习。美国纽约时报上星期援引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美军官员提供的消息报道说,在最近一次美中军舰在南中国海的较量中,中国军舰竟然准备抛下大型保护减震垫,不顾导致美军人员伤亡的后果,直向美舰撞来,“迪凯特号”向右急转舵才避免了两个核大国陷入一场国际危机。评论指出,这或许是中国常说的“不惜一切代价捍卫领土主权”化为行动的一个最新例证。
面对南海冲突危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33届东协峰会上,中国和东协日前共同发表“中国-东盟(东协)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愿景提及南海争议。各方承诺在行动上保持自我克制,避免使争议复杂升级,扰乱和平稳定,并争取早日达成和通过“南海行为准则”。该准则称指将尊重和致力维护南海航行与飞越自由。但评论指出,虽然中国表态盼3年内谈妥南海行为准则(COC),但该准则的谈判难以迴避主权问题,以致谈判进度缓慢。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波顿称,美国将反对中国与其他宣称在南中国海拥有主权的国家签订任何限制国际航运自由通行权的协议,他表示美国的海军舰艇将继续在这些水域航行。美国总统美国副总统彭斯周五再次强势表态强调,南海不属于任何国家,而美国会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地方航行及飞行。南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商业意义,每年航运贸易额约3兆美元。
中国、汶莱、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台湾都宣称在南海拥有主权。彭斯昨天在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峰会的开幕致词时表示,印太地区容不下“帝国和侵略”。这可能会被解读为暗指中国崛起。彭斯在10月分发表的重大演说中,已经可看出美国对北京立场益趋强硬的趋势。他在演说中指责中国试图“污衊”美国总统特朗普,并痛批中国在南海鲁莽的军事行动。纽时评论认为,彭斯已经成为了美国政府对北京采取强硬立场的代言人。
路透社分析,彭斯最新言论势必激怒中国。中国声称拥有这片战略航道海域主权。 美国先前在具主权争议的南海水域进行一连串“航行自由”任务,激怒北京,北京表示这类举动威胁中方主权。
但是,与彭斯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缺席东协和APEC峰会,尽管彭斯在会中表示,美国对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承诺“坚定不移”。 但特朗普决定缺席这两个重要的地区性会议,令外界怀疑美国对制衡中国策略的投入程度。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的缺席传达出一个信号:美国不会致力于参与该地区事务;中国主席习近平及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将至少参与其中一场峰会。
在特朗普缺席东协峰会的情况下,亚洲各国积极推动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建立多边关系,包括与中国加强联系。 中国出席会议的代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自然鼓励他们这么做。
而在11月17号开幕的巴新APEC峰会上,将更是中国扩大在亚太地区外交,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的好机会,习近平不仅亲自出席,还并顺访巴新,文莱和菲律宾也凸显中国对大洋洲的南亚的重视。
面对中国势力不断扩大,美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纽约时报指出,在华盛顿有这样的一个共识:美国官员需要找到反击之道。 (博讯 boxun.com)
162307
马尔代夫政权更迭 中国影响力或“失宠”
(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6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18/11/201811162317.shtml
马尔代夫总统当选人同选民合影
华盛顿 — 马尔代夫当选总统萨利赫星期六将宣誓就职。在此前进行的大选中,亲北京的政治强人、总统亚明意外失利,这给具有战略地位的马尔代夫长期政治伙伴,在区域优势争夺中输给北京的印度,打开了机会之窗。
印度总统莫迪星期六将出席萨利赫的就职典礼。这是莫迪首次访问马尔代夫。中国派出的官员只是文化和旅游部长雒树刚。
莫迪的出席可能标志着印度多年来同马尔代夫冷淡关系的结束。前总统亚明亲近中国,疏远印度,加剧了印度对被那些亲中国的国家包围的担忧。
马尔代夫新总统萨利赫曾经是资深议员。他承诺“印度优先”的外交政策,强调这个人口40万的国家需要同其近邻印度保持牢固的关系。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