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盲导盲,何以觉人?--霍韬晦先生致韦政通先生书函点评 以盲导盲,何以觉人?--霍韬晦先生致韦政通先生书函点评
霍韬晦先生被视为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思想家、教育家、梵文学者、佛学家,性情教育倡导者。最近微信圈流传霍先生致韦政通先生的一封书函。浏览之后,感觉其人操心有余而见识不足,思想混乱肤浅,于佛学或很有造诣,于儒家则尚乏真知。信中说:
“我不自量力,想要振頽起衰。其关键在哪里?不在观念,不在理论,不在重讲六艺、六经,甚至不在重新诠释孔子。现在不是讲诠释学的时候,而是应该讲文化精神的继承。
要继承这种精神,若光讲知识、经史子集、资料考据,文章圣手都是无用的。关键是要接得上孔子的教育精神,不一定需要孔子的观念,但一定要真的接得上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就是让每个人的生命得到成长。”
东海曰:要讲文化精神的继承,就要重视儒家的观念、理论,就要重讲六艺六经,深入中肯地诠释孔子;要接上孔子的教育精神,让越来越多的人的生命得到成长,就必须弘扬孔子的观念,讲仁义之道,讲正知正见,宣讲儒经,辅之以历史及考据文章。离开这些具体内容和基础,所谓的文化精神、孔子的教育精神就被架空了,成了空中楼阁。
信中说:
“小弟这几十年,不参与政治,不参与所谓社会精英的讨论,很多地方邀请我去演讲我都不去。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非常言不及义的政治客套。读书人沦为政客的工具,很可悲!”
东海曰:这种态度很道家,清高有余,热诚不足。儒者当然不能言不及义,不能沦为政客的工具,但参与政治、讨论和演讲,完全可以不讲政治客套,只讲真理正义。霍先生谓予不信,请我讲几堂课如何?
信中说:
“现在讲孔子的观念,六艺也好,六经也好,后世的四书也好,已经远离了孔子的真面目。一路下去,中国文化的精神一定沦丧,中国人不是中国人!”
东海曰:说六经(五经)四书远离了孔子的真面目,有违儒学常识。中国文化精神的沦丧,恰恰是不讲孔子的观念,远离四书五经的结果。
霍先生这份信,从头到尾每段话都有问题,都有违儒家的文化道德精神和孔子的教育精神,兹不一一点评了。
天下将亡,谁能觉醒?霍先生自己尚未觉醒也,故一生用力没用到点子上,一生辛苦看不到民族和儒家的希望,也看不到大陆儒家同仁辛苦卓绝的努力,是必然的。霍先生反感言不及义的政治客套,东海也反感乡愿苟誉的学术客套,故剖肝输胆直言如上,希望有缘听闻者恕我无礼为荷。2018-5-25余东海
(2018/05/24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