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力量希望為越南帶來和平”
2017年4月30日

胡玉潤先生(右;1974年)。Paul Quinn-Judge圖片
《胡志明:消失的歲月》(Ho Chi Minh:the Missing Years)的作者剛出版新著談及在越戰中西貢的第三力量。
人們認識蘇菲-健-澤德(Sophie Quinn-Judge )女士是由於她研究胡志明的事蹟。
她的新著《越戰中的第三力量:難以尋找到和平,1954-1975年》(The Third Force in the Vietnam War: The Elusive Search for Peace 1954-75)剛與讀者見面。
該書主要所談的當年在南越常獲稱為“第三力量”的各個組織,它們皆希望南北兩方可以展開談判。
BBC 記者最近訪問了蘇菲-健-澤德博士,談及她新書的內容。
蘇菲-健-澤德:
從1973年至1975年期間,我曾在南越“美國之友服務處”( American Friends Service Committee )工作。
由此我清楚理解1973年《巴黎和平協定》中涉及“第三力量”的重要性。
在西貢期間,我認識一些為爭取獲正式承認為“第三力量”而鬥爭的人。多年來我也認為下一代的人也必須知道這些組織。
BBC 記者: 您在書中談及“第三力量”,所得的結論是什麼呢?
蘇菲-健-澤德:
正如我在書中所述,那時無人真正相信有一種沒有武器的第三力量將可形成。但當談及越戰時,一些思想家常討論找尋一條“第三種”的解決方法,在1960年代初衝突剛開始之時就出現這種想法。
其實,考慮“第三條路”與1954年日內瓦談判為尋求政治解決方法也無太大的分別。
問題的重點是,越南人民可否有機會坐下來,互相交談和協商,尋找解決衝突的各種方式。
遺憾的是,只要一旦這種的可能剛露出頭來,如在1954年或1973年,一些持極端思想的人又拒絕談判,或不承認“那一派”的正當性。這種拒絕主要來自西貢政府及華盛頓的西方支持者。
最終,大部分越南人害怕遭到鎮壓而不敢公開 承認自己與第三力量有關係。因此,一些宗教領袖及有聲譽的人出面擔當這個角色,其中有楊文明將軍,在後來他就走出來。
BBC記者 : 為了研究,您曾會見一些持這類觀點的人,您對其印象如何?
蘇菲-健-澤德:
1975年之前,我曾見過很多第三力量的人,因此我知道他們是勇者,有為服務國家的動機。
在戰爭期間,一些人被捉入獄,如吳伯成( Ngô Bá Thành)夫人,大學生阮友泰(Nguyễn Hữu Thái)和高氏桂香( Cao Thị Quế Hương)等。

斯蒂梵諾-真信(1974年)。Paul Quinn-Judge 圖片
戰爭後,一些人被捕坐牢,如斯蒂梵諾-真信(Stephano Chan Tín)神父及阮玉蘭(Nguyễn Ngọc Lan)牧師。
許多人如記者胡玉潤(Hồ Ngọc Nhuận )和李貴鍾(Ly Quy Chung),兩人曾在阮文昭政府和1975年後的共產政權工作。
他們這些人,無一人反對共產黨的理想社會,儘管他們反對對1975年後戰敗者的殘酷對待。
一些人在1980年代離開越南及後來又返越工作。
在書中我所提及的這些人,全都是忠心耿耿和敢於犧牲的人。
BBC記者 : 您認為許多在越南的人將認同您書中的看法嗎?
蘇菲-健-澤德 :
我不能肯定。因為不可以代替曾在戰爭中遭受苦難的每個人說話。
我知道仍然有人有強烈蔑視的感覺,反對一些人與某一方合作,不管是共產黨或越南共和國。
但當有時間回顧,我希望大多數越南人將認識到那是一種道德和合理的選擇,為和平努力使雙方南北和解。
BBC記者 : 那麼在越南做研究的經歷又如何?較為容易便利嗎?
蘇菲-健-澤德 :
其實在三年前我已完成了在越南的大部分研究,雖然新書在2017年才與讀者見面。
據我的經驗,在越南,時而又極為開放,時而又緊張。
作為歷史學家,我很愉悅可以在胡志明市檔案中心參閱資料,此外還有其他國家圖書館內閱報。
一些如李貴鍾先生和胡玉潤先生的回憶錄極有價值。我很欣喜見到他們可以撰寫自己的故事,即使如胡先生,需要自費印刷。
嶺南遺民譯
2017年5月1日
資料來源:BBC 英國廣播電台
此文于2017年05月08日做了修改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