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神學」與「關係宣教學」
溫以諾 —《環球華人宣教學期刊》主編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Enoch Wan, “Relational Theology and Relational Missiology,”
Occasional Bulletin. Fall 2007)
前言
本文寫作宗旨,在於介紹關係神學和關係宣教學。是早前出版的「關係實在論
簡介」一文的續篇1
。“關係實在論模式” 的精要2
,計有下列數點:
• 就「認識論」而言,“關係實在論”認為:「實在」是包含兩個向度的關係:首要者是神與
被造一切的“縱向關係”,次要者是被造一切的“橫向關係”。若欲認識及瞭解「實在」及
「真理」,就離不了「三界」(指概被造秩序中三個存在系統:天使界,人界與自然界)
的關連及互動。
• 就「本體論」而言,“關係實在論”確定:神是那「絕對的實在」(“Absolute Real” — 或譯
作「絕對的存有」)、唯有藉賴與「絕對的實在」的關係裡,才有人類的存在、及人類始能
具認知的可能性(徒 14:14-17,17:24-31)。
本論文的命題是:「關係」乃基督教信仰與實踐的基礎,且為系統神學、實踐
神學(包括宣教學)的前ᨀ。本文的假設是:“宣教學”是在神學百科全書
(“theological encyclopedia) 之內的一門實用學科,並且如講道學和教牧輔導學一
樣,是實踐神學分支之一。本論文在思想架構及進程方面:涵蓋“所是”(本體論
3
),“所知”(認識論4
)和“所作”(宣教學)三個主要元素。
鑰詞介定
本文中所用鑰詞,以下簡列定義為:
• 「模式」—— 是指“哲學假定和學術研究的清晰概念模型”(Kuhn 1970, Barbour 1974)或
“研究者的認識論,本體論,和方法論前提”或“解釋性框架”(Denzin & Lincoln 2000:19)。
• 「關係」(relationship) ——具位格者間的互動聯繫,有別于“關係性” (relationality) 是指有
聯繫的一般實質
• “神學探究”(theologizing)—— 是系統性地,探察研究有關神、神的話
語(Word)、神的作為(Works)的努力,“神學”(theology)是對上述
研究結果的理解與實踐。
1
溫以諾,「關係實在論」簡介。 《環球華人宣教學期刊 《環球華人宣教學期刊》第十一期,2008
年一月。
2
詳情請參閱英文原著:Enoch Wan, “The Paradigm of ‘Relational Realism’.” Occasional Bulletin,
(Wheaton, Illinois: Evangelical Missiological Society, Spring 2006:1-4) 。 3
「本體論」(ontology)— 與位格的本質和存在的實在相關的系統研究。 4 「認識論」(epistemology)— 與知識和真理的實體,本質與方法等問題有關的系統性研究。
Page 2 of 15
「關係性神學探究」(relational theologizing)—— 採用關係的思路、或關
係性的方法,系統地進行的神學研究(即由三位一體的關係性特質和“關係
實在論模式”導出)。其探究的成果,便是「關係神學」。
• 「關係宣教學」(relational missiology)—— 關係神學在實現“神的密使”
以及完成大使命方面的實踐性實施。
• 「神的密使」(missio Dei)
5 —— 神將祂自己施展出來,由此顯示出祂的本
質— “榮耀” 。
西方神學、哲學研究及福音派學者中,屏除「關係性模式」的可能因素 (何故?)
未受西方傳統神學導向影響的讀者,會發現“關係論模式”是不證自明的。
另一些如欲維護西方神學傳統,及非關係式研究法維護人,不期然地會指斥“關係
論模式”為「存在主義」、或控之為「後現代主義」和「新正統主義」所腐敗的理
念,因此加以排除或抗議。下面簡列西方神學探討過程中,“關係論模式” 從未
面世的三項因素。
歷史概觀
西方文明中的學術探究,和早期科學的研究,始於文藝復興期(Renaissance)
和現代思潮期 (Modernist)。“科學模式”的導向,要求採取一個客觀和非人性化
的姿態。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座右銘,其中的“我” 、“我思” 、“我
在” 、“故我在” ,按序分別為「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理性派」
(rationalism)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批判實在論模式」(critical realism)
的思想導向,ᨀ供了一個推動力。
與“關係神學”最接近的思想派系,首選是馬丁●布伯(Martin Buber) 的《我
與你》。但十分惋惜的、布伯致力「關係」思維的努力及獨響,先後被多項聲音淹
沒了:無神論科學主義、自戀式個人主義、自我放縱的享樂主義、務實的實用主義
等!殘餘的僅有 “我—你” 的存在主義模式。
神學概觀
西方神學取向,源於希、羅哲學思維的西方意識型態,及思維進程6 ,經年
累月成功地處境化,流變成「非此即彼」的二元論式:如「基督論」中,基督非神
性即人性;「救恩論」中非神之絕對主權、即人之自由意志「;聖經論」中的非聖
經無誤、即聖經有誤)。7
關係性的教義及信仰,易被誤解或揉曲:如「約的神
5 Bosch 說,“神的密使(missio dei)是神的行動,它既擁抱教會也擁抱世界,並且在其中教會可以
有特權去參與、、.‘宣教始於神的心’。”(Bosch,1991,頁 391,389)。 6 詳參溫以諾《中色神學綱要》一書,及 www.enochwan.com 網頁上傳的多篇論文。 7
Enoch Wan, “Critiquing the Method of Traditional Western Theology and Calling for Sino-Theology,”
November 1999 issue of Chinese Around the World (A Ministry of Chinese Coordination Centre of World
Evangelism). http://www.missiology.org/?page_id=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