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兼戏剧家莎士比亚,早年失学,一五八六年赴伦敦为伶人,后替剧场译改古典。一五九二年起,创编剧本,自成杰作三十五篇,其中著称于世著,有四大悲剧;(一)Hamlet;(二)Macbeth;(三)Othello;(四)King Lear。著名 喜剧有:(一)威尼斯商人,(二)仲夏夜之梦,(三)皆大欢喜,(四)以尺报尺。诗集出版者,有:(一)Venus and Adonis;(二)Lucrece;(三)短歌(Sdonis)等。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为世袭伯爵、幼孤,与兄妹寄养叔母家。年十五,入卡山大学(University of Kazan),因厌恶学课,借故退学;二十三岁,入高加索炮兵队;二十四岁,发表其处女作 《幼年》(Childhood)。一八五四年,参加克里米战股;战后漫游欧陆。归后于故乡办学,潜心著述;后又尽弃家产,过农民生活。著有:(一)战争与和平,(二)安娜.卡列妮娜,(三)忏悔录,(四)主与仆,(五)人生论,(六)艺术论,(七)我之宗教观书 。托氏反对政府专制,提倡人道主义,主张土公有,为俄国著名思想家。
“到了成人的时代,他和一般世一样,把传统的宗教信仰,完全抛在脑后。但是,托尔斯泰和一般不信的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便是他 仍是深深感觉到:他虽已抛弃他固有的信仰,心里总觉得‘若有所失’,因他失去了以往那种敬虔和追求圣洁的生活,内心十分空虚。而这一空虚之感,正是他以后灵性复兴的转机。”(见J.A.Ha TT, 《on Pilgrims in Religion of Faith》第一一八页。)
到了他五十岁,经过了若干年的傍徨和怠丧,他的灵魂终于得了安慰;他对神的信心,失而复得,他的人生也完全改变了!从此时起,直到死时,托尔斯泰便成了一个文学布道家。他以住的生活,乃傍徨不安,无论何种学问, 都不能令其满意; 至此以后,他便锲而不舍,得着生命真道。从前在世上追求良善、圣洁、和平、仁爱的愿望,全都落空;现在从福音里得了启示的光亮,看见主耶稣基督的圣容,才使他多年所渴慕的,具体呈现在他面前。
(2016/07/08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