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经中的生死观 1. Shen Jihong 1. 生与死是圣经中的两个明显对比的观念
(传7:1-2; 腓1:21-23; 雅4:14)
2. 从死亡探索生命的意义(未知死,焉知生)
(1) 人在今世的生命不是永恒的
(2) 哲学家海德格曾说:“逃避死亡的话题,只会使自己更远离生命本质的真相”。开展生死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基督徒在信仰的层面上更深入地探索生命的意义与死亡的意义。藉此,我们也就能在今世建立起客旅的人生观(来11:13),因为在神的计划中,我们的肉体只是“地上的帐篷”而已,而这“帐篷”虽然会毁坏,但至终在基督里我们的生命是迈向永恒的(林后5:1-4)。
(3)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当善用今生神所赐予我们的生命中的资源,为盼望在天上永恒的日子做准备。在面临人生终点来临的时刻,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人生宣信的实践:“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持的信仰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公义审判的主在那日要赏给我的;不但赏给我,也赏给所有爱慕他显现的人”
(提后4:7-8)。
(一).什么是死亡?
医学定义:
1.临床死亡:当人体的重要机能完全失效时,这人就死亡了。
2.确实死亡:
一.不能接受外界事物并毫无反应
二.没有活动或呼吸
三.没有反射动作
四.脑电波成一直线
(这是在哈佛大学由一群医生、律师、神学家和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决定的四种情况为“脑死”的准则)
因此,死亡就是不可能回复生理机能的状态 。
圣经中对死亡的定义:
一.身体的死亡:就是灵魂与身体的分割(雅2:26)。
二.灵魂的死亡:就是与神隔绝(路12:4-5;16:23-26;启20:14-15)
(二)死亡从何而来?
“生命是不确定的,死亡却是确定的”(西方谚语)
1.死亡是人类始祖亚当犯罪所产生的恶果(创3:22;罗5:12;)
2.在亚当里所有的人向神都犯了罪,所以死亡必临到全人类(罗6:23;弗2:15;来9:27)
3.死亡不是神原先造人的计划,它是抵挡神计划的仇敌(林前15:25-26)
圣经告诉我们,人是为生命而被造的。而夺去人生命的死亡完全违背了神,这位生命的创造主对受造物设计、创造的原意。所有罪恶、痛苦、疾病和死亡,都是人类犯罪所带来的恶果。
(三)死亡使人感到哪些威胁与伤痛?人对待死亡容易产生哪二种心态?
1.死亡带给人的威胁:要面对神公义的审判(来9:27;诗1:5-6;传12:14;太25:41;启20:10、12-15)
地狱(太5:22、29;10:28;可9:43-48;路12:5)
阴间 (诗9:17;路16:23-26)
火湖 (启20:10、14-15)
在圣洁、公义的神的眼中,罪恶是十分可憎恶的。因此,罪必须受到神公义的审判和刑法,这是神不可改变的法则(耶17:9-10)。神并非愿意进入地狱中沉沦(彼后3:9);人被丢进永远的地狱是由于当他们活在地上时,选择了为自己而活的道路,在这样盲目、顽固、以自我为中心,并爱享受罪中之乐地过完一生后,就要面对神,承担他们抉择的恶果。特别是如果故意拒绝神的救恩,那一定会遭受可怕结局的苦楚。
2. 死亡带给人类的悲哀—圣经人物丧亲的悲伤
Ⅰ.亚当、夏娃、雅各、大卫、马利亚—丧子之痛(创3:8;4:25;37:34-35;
撒上18:33; 路2:35)
Ⅱ.亚伯拉罕、雅各—丧妻之痛(创23:1-2;35:18-20)
Ⅲ.拿俄米—丧夫、丧子之痛(得1:1-5)
Ⅳ.以撒—丧母之痛(创24:63;67)
37岁失去母亲,40岁娶妻时才得了安慰,哀伤了3年,他喜欢独自在田间默想,是一种治疗哀伤的方法。
3.人对待死亡容易产生哪二种心态?如何克服? 待续
(2016/03/27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