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夫子:毛泽东和他的女人们
京夫子:毛泽东和他的女人们
目 录
1、 毛泽东氏的第一个女人
2、 毛泽东的第一个恋人 3、 毛泽东认可的第一位夫人杨开慧
4、 先乱后弃的红军美女贺子珍
5、 女作家丁玲忆当年风流
6、 延安史沫特莱之谜
7、 吴广惠小姐之谜
8、 可叹可怜的女星兰苹
9、 冯凤鸣之谜
10、人见人爱的孙维世
11、彭德怀元帅获罪毛泽东
12、毛泽东和儿媳
13、青岛佳丽
14、千呼万唤张玉凤
15、张玉凤来了
16、小小行军床
17、毛泽东回家乡
18、元帅之怒
19、毛泽东游江南
20、一班秀才谋批毛
21、上官云珠妙哉
22、畅观楼事件
23、江青“破雾”而出
24、重会上官云珠
25、康生道喜
26、凤生龙子
27、文联化装舞会
28、毛泽东观看现代革命京戏
29、上官云珠进出中南海
30、庐山白玉莲
31、两主席辩论印度尼西亚革命
32、国庆惊魂
33、杭州密谋
34、诱捕罗瑞卿
35、湖南骡子山西驴
36、又食武昌鱼
37、彭德怀之死
38、国家主席刘少奇之死
39、接班人林彪的下场
40、走资派利用毛泽东
41、张玉凤升任政治局机要秘书
42、毛泽东挑选革命接班人
43、文革派利用毛泽东
44、奉陪到底周旋到死
45、毛泽东走在最后
尾声 北京最后的爱姬
序 言
研究中国当代历史,一个重要课题,应研究毛泽东。研究毛泽东,首先又要打破毛泽东迷信,把“魔”还原为“人”,或者说,把“神”还原为“人”。透过“人”的毛泽东,更能客观地看到当代中国历史饶有兴味的真实一面。
人有七情六欲,毛泽东非正人君子。观其一生,正是七情六欲都很旺盛。从来帝王皆风流,自古美人慕英雄。毛泽东本人及其追随者们无论是怎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呼风唤雨,高筑思想的祭坛,建造主义神殿,但是物质不灭,生命之树常绿。作为“神”毛泽东终归虚妄、荒诞,作为人,毛泽东才真实可信。
研究人的毛泽东,从来就是中共的一大禁忌。研究毛泽东的性史,更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然而西人弗洛伊德氏有言,性乃人的基本出发点,我国老前辈孟夫子亦有教诲,食色性也。我们虽然不敢完全苟同两位前辈的高见,但透过毛泽东与一系列女子的性关系,即俗称“风流史”,或许更易于达到把毛泽东从高居着的神殿上请下来,做一个凡胎俗骨再到人间红尘走一遭。
那么,我们或许先要问上一声,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可以说毛泽东原是个激烈的封建主义的造反者,却又不自觉地成为封建主义的卫道者。毛泽东原是一个矢志摧毁封建王朝的革命家,却又不自觉地建立了自己的新王朝。他奋斗一生,没能战胜、超越他为之深恶痛绝的封建主义,封建主义却以三千年的文化根基战胜了他、塑造了他。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什么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小农经济闭关自守的王国。他的基本素质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帝王思想加上些诗人的浪漫气息。正是这帝王思想和诗人气息,决定了他和许许多多女人的奇妙关系。也决定了他和他的同志们,他治下的黎民的大悲剧的关系。
这就是历史的毛泽东现象,或可称为毛泽东所属的时代的不幸。我们这样来讨论毛泽东,绝无贬低其地位、价值之意亦不会有损他多姿多彩、玩世不恭的一生。
因之笔者著作的,不是披露政治人物隐私、秘辛之类的闲书。界乎正传与野史之间,或可称为别传。外传吧。书中所涉毛泽东的私生活种种,包括性生活种种,虽多属海内外尚未有所闻所传者,但绝不是流俗的空穴来风。
相信读者阅后,自有明鉴的。作者唯一需要保留,是尽量避免提及有关的材料来源,以策众多朋友的家室安全。
是为序。
人面至今(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毛泽东的私生活,虽然至今视为中共的特级绝密,在今后五十年内外,难以坦诚相识。但跟毛泽东有着超越“同志关系”的女人,实在多于过江之鲫,其中的名女人即有十几位之多。其中与毛泽东相从最久、影响最深的则是四位:
杨开慧、贺子珍、江青、张玉凤。
其余的那些一夕风流、数夕云雨的无名女子,在毛氏的生活激流中,自然是些匆匆过客,甚至是些稍纵即逝的浪花而已。
在本书中将要叙述的名女子还有:
长沙一师才女陶斯咏,话剧演员吴广惠,华侨美女冯凤鸣,周恩来的干女儿孙维世,电影明星上官云珠,杂技之花夏菊丽(据很多媒体说应叫夏菊花)……
然而本书的主人公不是杨开慧,不是贺子珍,不是江青,而是那位于1958年夏季起就工作、生活在毛氏的身边,从毛氏的生活护士而生活秘书,从生活秘书而政治秘书,最后晋升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机要秘书的神秘女郎张玉凤。
为了给读者一个完整的、由远而近的清晰印象,本书在叙述毛氏与神秘的张玉凤小姐的主要故事之先,要依时间顺序,一一介绍十几位名女人与毛氏的关系。或许,读者将通过本书领略到一幅幅波谲云诡的历史图画,而饱尝了眼福呢。
再为序。
第一节
毛泽东氏的第一个女人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拥有大小十六间房、22亩稻田的富农家庭。父亲毛顺生是一个只学会了算账付钱的文盲,农忙种田农闲做谷米生意。像所有闭关自守、刚愎自用却又家道日异的富裕农民那样,只敬财神菩萨灶王爷,而不崇信至圣至尊的孔夫子,甚至十分看不起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读书人,且读书人常常都是些妖言惑众的“乱党”。母亲文其美是位典型的农家妇女养猪打狗、生儿育女、伺奉丈夫。据毛泽东本人回忆,母亲为人慈祥,很会饲养母猪,并以猪娃放债。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曾代表父母到贫穷的村邻们家里去催讨米债猪债。依毛氏后来奉行不二的学说,应该算作从小参与了家庭的剥削活动。
毛顺生是毛泽东最早的生活导师,教育方法无非是喝骂加巴掌棍棒。毛泽东六岁就被赶下田间劳动。而且他父亲竭力反对儿子读书识字,认定了“读书无用论”。十三岁上,更强迫儿子中止了学业回家种地。十四岁上,身体早熟的毛泽东,已长成一个小伙子的高大模样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娶了一位温良驯和的李姓女子为妻。毛泽东是长子,父母亲执意让他继承家业、早生子嗣,为富农之家传宗接代。
据说这李姓女士长毛泽东六岁。以当时毛氏家族的经济条件,在当地的社会等级,娶李女士为媳,这儿媳肯定是面目姣好、命相主子,颇为性感的乡村小妇人。
毛泽东却对他的第一任妻子永无好感,甚至很少提及。1937年在延安的窑洞里他对美国记者斯诺口授《自传》时也只以不屑一顾的口吻谈到过这第一次婚姻。后来出版的《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故事》(萧三著)、《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李锐著)、《毛主席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周世钊著)《我与毛泽东行乞记》(萧瑜著),则都是讳莫如深,未提及毛泽东的第一次婚姻。
李姓女士成了毛泽东生活中的一个谜。毛泽东从小记恨自己的父亲,而依恋自己的母亲,提到父亲毛顺生时,终是把他描述成一个靠巴掌拳头维持其专制家长统治的“暴君”。毛泽东从小就缺乏对人的同情、宽恕和容忍,应该是来自他的父亲。抵制乃至反叛奉“暴君”父亲之命而成的第一次婚姻,冷落乃至抛弃第一位妻子李氏,对于性格如父亲一般桀骜、固执,且一心向往着走出韶山冲,到山外边去上学堂闯世界的毛泽东来说,自是不难解释的了。他一生憎恨他的父亲,却又从父亲身上继承了专制强横、刚愎自用的秉性。
可是各种版本的关于毛泽东生平的著作都说,毛泽东少年时代早熟,十四岁上已长得高高大大,一个小伙子模样。湖南地处亚热带,庄稼四季生长,草木终年长绿,早熟早婚正是那个地区子民们的生理使然。毛泽东十四岁时是1908年。从1908年娶李氏为妻,到1920年与北大教授杨昌济的遗孤杨开慧女士同居;毛泽东与李氏有过长达十二年的夫妻名份。这也就是毛泽东从十四岁到二十六岁。正是一个正常男子由性能力成熟到性能力极旺盛的时期。即便是说毛泽东因极端仇恨自己的父亲而刻意冷淡与李氏的关系,但在长达十二年的火一样的青春岁月里,李氏又不是妖魔鬼怪,小夫妻间能无床第之事?毛泽东从小喜读杂书,终生性欲极盛,能与李氏同榻而眠竟水火无侵?按照常理,他便是出于对父亲的报复心理,也会在青春妙可的李氏身上寻找发泄的。后来的无数事实证明,许多女人都只是毛泽东发泄性欲的工具而已。
1949年之前,在韶山冲老一辈人们中有一个传闻,即毛泽东在长沙上学期间,回家时发现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妻子之间的不洁关系,称为“扒灰”——这在当时中国乡村流行的大妇小婿常要造成的乱伦悲剧。从而使得他深恶痛绝、记恨终生。
毛泽东的第一次婚姻没有留下子嗣,却是不争的事实。大约也是他后来对李氏不置一词的原因之一。李氏是在何年何月毛泽东休弃的?她见到了毛泽东的第二次婚姻吗?她是何年何月离开毛氏家族、离开这个世界的?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李氏是坐花轿来到毛家祠堂、跟毛泽东拜了天地的。她是毛泽东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举行过结婚仪式的女子,一个不幸的早夭妇人。
第二节
毛泽东的第一个恋人
毛泽东的第一个恋人不是杨开慧女士。
杨开慧女士的父亲杨昌济先生,湖南长沙板仓乡人氏,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儒。杨先生受聘北京大学教授之前,曾在毛泽东就读的长沙第一师范执教。其时他门下有三位杰出的男弟子和三位杰出的女弟子。三位男弟子是蔡和森、萧瑜、毛泽东;三位女弟子是陶斯咏、向警予、任培道。蔡和森后来成为中共的早期领导人之一,萧瑜则是中共著名诗人萧三的兄长,后客居海外,长期服务于联合国文化机构,向警予后来成为蔡和森夫人,留学法国参加共产党,为中共早期著名的女革命家,1928年国共分裂后被枪杀于汉口;任培道女士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据说至今健在于台湾。
毛泽东的第一位恋人,为陶斯咏小姐。
陶斯咏,湖南湘潭人,出身名门,大家闺秀。跟毛泽东是同学兼同乡。其时,正是五四运动前后。西风东渐,青年知识分子们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反对封建婚姻,求民主自由,求个性解放的时代大潮。个性解放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知识青年的性自由。在得风气之先的大中城市,男女自由恋爱、非婚同居一时成为社会新潮。
据毛泽东第一师范的挚友萧瑜称:陶斯咏小姐是他一生中所认识的最温良、最文秀的女子之一。她于1914年即参加了毛、萧等人创办的进步组织“新民学会”,是少数早期会员之一。约在1919年至1920年前后,毛泽东与陶斯咏在长沙共同开办了一间书店进行革命活动,名为“文化书店”。两人深深坠入爱河中。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