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任志强,揭露共产主义给我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支持任志强,揭露共产主义给我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吕千荣:共产主义在中国几十年的实践结果就是:勾结苏俄卖国的汉奸主义、出卖国家大量领土的卖国主义、特权腐败掠夺的强盗主义、霸民妻女和色情政治的强奸通奸主义,对人民同胞的迫害、屠杀的恶魔主义,控制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谎言愚民主义!
同是共产主义国家的越南,越共领导人为何就能为越南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和未来考虑,不断抛弃共产主义毒素,深入进行政治改革?越南的改革比中国迟了近十年,现在越南已经全部实行了官员财产向社会公开制度,基层官员和国会议员全部实行人民直接海选选举,越南国家主席和越共总书记也已经实行了差额选举,越南人民可以全球信息资源共享,越南没有网络防火墙,越南人民可以在国内自由浏览世界任何网站,而越共怎么不像中共这样怕人民知道了党的历史和现实真相错误而把人民当作敌人怕被人民推翻?而我们中国的改革改了这麽多年了,中国的民主、法治、人权在哪呢?中共领导们,你们是否摸过自己的良心?你们是否发现你们是在对国家和人民不断地犯罪?
越南改革成功的“撒手锏”:革新开放 选票治贪
罗立为:越南为何不可能有贪官占有十套房
凤凰博报:今年5月初中国在南海西沙群岛附近设置钻油平台,引发中越船只对峙,越南人民反华运动愈演愈烈,从最初的示威游行演变为打砸抢暴力事件。昔日如同兄弟般的国家,如今关系为何恶化至此?越南人民的反华情绪是否由来已久?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今天请到的两位嘉宾一位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老师,一位是中国管理科学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罗立为老师。
早在2006年10月,《时代》周刊就称越南比外界想象的要富裕,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也称赞越南是一个“发展均衡”的国家,基尼系数为亚洲最低,是藏富于民,跟我们想象中的越南经济状况大相径庭。以二位的个人经历来看,越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教育环境究竟如何?

许利平:越南虽然是我们的邻居,也有很多人去越南旅游观光,但中国人对越南缺乏深入了解。越南自然禀赋不错,称作“一个扁担两个箩筐”。越南北部以河内为中心,叫做红河三角洲,南部以胡志明市为核心,叫做湄公河三角洲,也叫九龙江三角洲,这两个三角洲都是稻米非常丰富的地区,所以称作“两个箩筐”。其次,越南是个狭窄地带,形状像一个扁担,等于是用一个扁担挑了两个箩筐。越南现在是世界上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稻米出口国。
还有一点,越南人比较勤奋也比较乐天派,周末从来不愿意加班,给多少钱都不愿意。越南的青年们周末经常骑着摩托车带着女朋友到处玩,在巷子里喝咖啡,或者逛逛公园。所以我觉得越南人收入虽然不太高,但是生活舒适。它独特的自然环境就决定了它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的那么贫穷。2006年是越南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从 1986年开始,越南进行革新开放一直到2006年,这一年达到一个顶峰,从原来的人均GDP不到100美元,上升到2006年将近1000美元,是一个质的飞跃。所以现在的越南和我们想象的是有差距的。
凤凰博报:越南在教育医疗方面的状况如何?
罗立为:越南是东南亚国家里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尤其是南方客家人的耕读文化。耕就是种庄稼,读就是读书,所以越南从接受中国影响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把教育看成第一位。越共认为,对教育的投资是对整个民族和国家未来的投资。中国三十年来一直说教育经费要突破4%,但是越南已经达到20%。而且越南政府每个月给穷困孩子的补助是80万越南盾,换算成人民币是233块钱。给中国任何一个县城穷孩子100块钱,他就很感激了,给他233块钱,他就高兴坏了。
许利平:对,事实上在2002年越南还没有彻底摆脱贫困,可是识字率就已经高达91%。接受高中教育的适龄人群占40%。越南政府对贫穷地区的学生实施教育倾斜。政府对教育这块儿的投入是很高的。
罗立为:在医疗方面,越南穷困地区人民的医疗费中有95%由政府承担。其他地区人群的医疗费80%是政府承担。就是说,政府给每个越南人承担了80%到95%的医疗费。住房方面,越南政府没有把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来运行,政府必须对每一个国民的住房负责。2010年时越南人均住房面积是12.9平米,到2013年达到人均20平米了。越南不会发生有人有上千套房子、有人却连个卫生间都没有的情况。在越南不可能出现一个贪官有十套房子的事情。在越南你可能能当两年贪官,但第三年就把你给换掉了。关键是你贪的钱必须要吐出来,没准还得要你脑袋。1992年,政府把选票还给老百姓,越南选国会代表,上级不指定候选人,全靠老百姓海选,差一票都不行。到了1997年,越南国会有了独立候选人。就在共产党决定把选票给老百姓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越南这个国家有希望。
摘自凤凰网凤凰博报第49期《革新开放 选票治贪——罗立为、许利平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越南》链接:http://blog.ifeng.com/zhuanti/yuenanwenzi2014/
中国 外交观察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多重动因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陈强 来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 年第1期发布时间:2013-03-29
摘要:国内学界对越南政改的研究颇为热烈,然而遗憾的是,尚无学者深挖越南政改背后的原因; 对越南政改的发展趋势,亦无学者给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依笔者之见,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可归结为十个方面: 经济改革推动;越共领导人之开明; 越南民众的民主化呼声; 越南中产阶层的兴起; 发酵中的越南民主政治文化; 反腐推动;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 越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越南的历史包袱较轻; 全球民主化潮流的影响。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体现为三点: 渐进改革; 走后发型国家的政治发展路径; 越南的民主政治必将实现。
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越南称之为“政治革新”)是从1986年的越共六大开始的。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肇始于越共内部清算个人独裁专制体制。1957年黎笋接替长征担任越共总书记直至1985年,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实行极左路线,使越南经济逐步滑向深渊。黎笋归西后,长征重新出任总书记,主张革新开放。他担任总书记近一年后以年龄为由辞去总书记职务,以自身行动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1986年的越共六大确立了经济和政治革新路线。
1991年越共“七大”提出,若只搞经济改革,而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会陷入“躁进与缓慢间的拉扯”中。由此,越南逐步进行党、政、司法等方面的改革。2005年前,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集中在党内层面,以党内民主为主要内容。2006年越共十大明确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由此越南民主化进程驶入快车道。
越南党内民主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越共中央委员会对重大事项进行集体决策。凡重大政策出台、重要干部任免、大型工程项目等,均须在中央委员会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第二,实行中央委员会质询制度。所有中央委员均可对包括总书记在内的其他委员提出质询,亦可对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检查委员会提出集体质询,直到得到满意答复为止。第三,实行中央委员和重要领导职务差额选举,并将候选人信息向全社会公开。第四,提前公布党代会政治报告草案,征集党内外意见建议。第五,实行总书记差额选举,每届5年,最多连任两届。
越南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国家权力分配趋向均衡。“四驾马车”———越共总书记、国家主席、国会主席和政府总理如此安排:越共总书记不得兼任国家主席和军队最高统帅;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国会主席领导立法和司法;政府总理掌管行政。其二,国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越南宪法规定国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至今,越南国会代表由各省、直辖市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专职代表占25%。国会代表们能够履行职责,认真审议法律草案和重大项目计划,敢于否决不符合民意的草案和计划。如2006年国会审议劳动法修正案,多数代表对草案中禁止工人罢工的条款提出强烈反对,该条款最终被否决。又如,2010年国会审议越南政府提交的越南高铁“梦工程”计划(斥资560亿美元,连接河内市和胡志明市的黄金通道),结果185人投赞成票,占37.53%,208人投反对票,占42.19%,34名人投弃权票,占7.96%,黯然被否决。国会还实行质询制度,代表有权就所关心问题质询包括总理在内的任何一位政府官员,质询场面向全国直播。2006年越南第十一届国会第九次会议上,代表们就交通部赌球案连续几天质询总理潘文凯,指责他作为总理未尽责,应承担责任。潘文凯不得不向国会递交辞呈,国会投票通过。
越南司法层面的改革体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要求司法独立。为了打破“党大于法”的顽疾,越共规定最高法院可直接审理越共的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越共中央完全不干预审判工作。
越南还实行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自2010年3月16日起,中央、各省、市、县机关、公立事业单位、政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军队和公安系统的副科级(或相当于副科级)以上的干部有申报财产的义务。此外,须申报财产和收入的对象还包括国营经济集团、总公司和公司董事会和经理部领导成员。
可以说,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是比较大的,坊间认为越南的政改力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中国。
一、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多重动因
国内学界对越南政改的研究颇为热烈,然而遗憾的是,尚无学者深挖越南政改背后的原因。依笔者之见,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是多重的,究根溯源,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经济改革推动:发育中的市场经济
越南启动的经济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越共名之为“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与民主、自由、平等具有内在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前提是承认和保障市场主体(在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即“市场社会”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视为市场主体)的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以及买卖劳动力、生产资料和商品的自由。商品交换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你有等值交换的东西就可以了,而无关你的身份和等级。因此马克思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1](P.103)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有愈来愈多的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形成不同的阶层。“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2](P.6),政治反映的是经济利益。所以,作为市场主体的社会成员及所属阶层必然要求平等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目的是建立能够保障自身经济利益的政治体制。“经济自由、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政治参与和平等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在政治上的自然反映。”[3](P.48)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