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曾建元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兼任副教授暨客家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華人民主書院董事、內政部政黨審議委員會委員。2001 臺大優秀青年獎,2002年財團法人彭明敏文教基金會暨紀念陳同仁先生台灣研究博士論文獎,2011-2013 中華大學優良教師獎。曾任:台灣教授協會法政組召集人。)
不要讓林冠華孤獨憔悴在政治的爭辯中,他也應當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上。圖為反黑箱課綱學生7月30日晚間在教育部前為林冠華悼念。(圖: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臉書)
莊敬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進修部學生、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發言人林冠華,在七月三十日的二十歲生日當天,以燒炭自殺方式抗議教育部所謂〈普通高級中學社會及語文領域課程綱要〉微調的決策。自從反課綱學生運動爆發以來,教育部長吳思華就外界對於課綱微調程序合法性以及內容妥當性的質疑和議論,即不斷堅持己見,拒絕溝通和任何讓步,而務令新課綱在今年八月一日起即頒布施行。
林冠華儘管具有心理病史,那只表示他對於環境和壓力的反應較一般人為敏感,承受力較低,但他以生命阻擋課綱的這一決定,卻有著他理智和道德上的判斷基礎。在他的手機即時通訊上,他早就預告了這一行動,他告訴群組:「想到一個可以有很高機率擋下課綱的辦法」、「計畫七月三十進行」、「要讓媒體輿論瘋狂燃燒」、「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只要還有一口氣,都要對得起自己,這是我的座右銘」,而當林冠華在生日當天凌晨於《臉書》貼出求救訊號,他卻告訴關心的夥伴說:「不要救我,救這個國家的教育」。
我們要表達的是,林冠華的殉難,有其明確的政治動機、訴求目標,他的手段確實過於激烈,但卻不是一時想不開。對於這一悲劇,我們看到教育部以及中國國民黨的處理,都將其導向個人的精神狀態問題,影射其係不堪政治壓力而遁世,藉以引伸指控民主進步黨和蔡英文對學生的支持,使學生下不了臺,只好升高抗爭形勢。其實,這種家長心態,刻意矮化學生對話地位,對其訴求故意視而不見的作法,才是激化學生情緒的主因。
正如每一個孩子在他父母的心中,永遠是孩子,我國傳統的家庭倫理關係,很容易使家長站在權威的角度來為孩子判斷其利害,而往往缺乏耐性去傾聽子女也許表達並不完全,但內容卻合理正當的心聲。然我們要提醒社會的是,得年二十的林冠華,其實已是一個可以獨自承擔國民義務的青年了,他以生命為代價所發出的吶喊,凡是尊重每一個人獨立人格的人,都應該去思考他的想法是不是有道理,而不是先貶低他的人格,然後再以人廢言。
臺灣抗日先烈姜紹祖殉國時只有十九歲,中國革命先烈鄒容殉難時二十歲,布拉格之春自焚抗議華沙公約組織入侵的捷克斯洛伐克大學生揚.帕拉赫(Jan Palach),二十歲。他們改變了歷史,得到世人永遠的尊敬。歷史不會去追問,他們犧牲個人生命成全公義,超越了人性與自利的選擇,為什麼會這樣。林冠華的年紀和他們一樣,不要讓他孤獨憔悴在政治的爭辯中,他也應當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上。
(2015/07/31 发表)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