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成自然的人与禽兽 思想主权第五部“途径篇”
(《主权与思想的主权》)
二十一章、习惯成自然的人与禽兽
(201)
天才,有时往往就是“提前五秒钟”,但有时则是“持续的探索”;我取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202)
不仅人类的天才,就是马类的天才,也是不可世传的:那是鬼斧神工的偶然造化。
(203)
人的欲望、希望,都是自身的产物,人终究无法得到自身以外的满足;外在的东西,最终是为迎合内在的需要:人生各有所好,从其所好就是“意义”的锁在了;所谓“意义”,就是给“从其所好”制造借口。
(204)
王国维为什么会自杀?从他的《人间词话》可以看出,他还是把世界看作是客观的了。虽然他也强调诗人有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的区别,但是他还是迷惑了,以为自己的困境就是世界的困境,以为自己的绝望就是绝境。实际上呢?诗人没有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的区别,因为在我看来,诗人都是主观的,没有客观的;绝望正如希望,都是一种思想,绝望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的心情。所以,没有人会面临绝境,只有人会面临绝望。
(205)
人生就像一个棋局,再有起色的棋局都会结束,再有意思的棋局都会厌倦:一切都是根据行者自己的感觉而定的。最大的输赢是生命的流逝与生命的延长,所谓“立德、建功、扬名”仅仅“属于延长的领域”,而非“来自天上的赏赐”。
(206)
学生说:正知正见正心正念,老师说:诚念诚心诚见诚知。正确与否虽人各异词,但诚心与否则心知肚明。
(207)
“同样的事情重复两次以上就构成了一种模式,而模式就可以证明意图了。”——这其实与“孤证”的意思是相反但是相映的。
第一次是偶然,第二次是必然,第三次则是当然的了,习惯成自然。这就是人与禽兽的共同之处。
(208)
无类,而非另类,就打破一切类别,得超一切理:所有的标签,都是为“复制品”、“复制人”预备的。
(209)
真正的仁慈是出于自己的脆弱;真正的怜悯是缘于自己的苦痛。
(210)
再远的路途,总有穷尽的一天。
(2014/12/12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