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權」模式挑戰普世價值 「北京人權」模式 學者:挑戰普世價值
13/11/2014 《大纪元》
【記者江禹嬋、吳旻洲、徐翠玲/台北報導】據美聯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美國談話時提到,中國的人權進步「全球有目共睹」,強調中國政府保障公民自由和媒體權。學者認為,為減輕國際輿論壓力,中共宣稱所謂中國的人權,其實是另一套「北京模式」,完全有別於目前的普世價值,直言現在中國人權依然惡劣。
所謂「北京人權」,須建立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符合中國國情需要的「法治、民主」的基礎上。華人民主書院董事曾建元認為,這些說法只是用來搪塞國際輿論的藉口,等於正面挑戰普世價值,也為第三世界國家人權的惡化作辯護。
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高峰會,中美12日針對人權議題進行對話,曾建元表示,習拋出此說法,是希望藉本身特殊的法治觀念,透過中美人權對話,嘗試營造中共在緩慢改善人權的印象,其所提出的「人權概念」與一般普羅大眾的認知,存在很大落差。
會在這樣的場合提出此言論,正是中共自認有一定信心,可與美國在世界進行競逐、抗衡,雖然美國在聯合國理事會希望發動各國譴責甚至杯葛中共人權議題,但都不是很順利。
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全面推動「依法治國」,曾建元說,中國人權還是在惡化當中,但在面對中美人權對話外部壓力下,習近平反而想以此方式向世人交代,自己在人權方面的努力,藉此鞏固國內統治地位。
為了鞏固目前領導地位,習不斷打著反貪腐旗幟,曾建元認為,這對過去統治者,以及既得利益的權力核心人脈,將產生勢力鬆動的現象,習有可能透過集中權力,來剷除未來改革的阻力。
不過曾建元提到,習近平在對於黨、法治等問題,例如司法獨立、政黨必須退出停止干預,在四中全會並沒有明顯提到;因此現階段中共在法治、司法問題,共產黨還是完全具有操控權力。
所謂的「北京人權」是否真的符合中國國情、特色,具有程序制度的保障,是存在很大疑問的。這要靠未來進一步的檢驗,曾建元說:「但我不是那麼樂觀。」
賴怡忠:中共在人權議題上極度心虛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表示,習近平2012年上任後,便喊出不談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中共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司法獨立等「七個不要講」;近來中共四中全會後,又拋出所謂「一保二爭」的方向,裡面也沒談到人權保障。
賴怡忠進一步分析,中共雖宣稱人權問題「取得」巨大進步,但並非承諾會去執行,因為中國《憲法》也號稱是目前世界人權保障最清楚的《憲法》,但卻不執行,所以中共只是因為美國不斷在人權議題上施壓,才用這種方式告訴世界:「不要再講了,這是我自己的事。」
學者直言現在中國人權依然惡劣。(Getty Images)若中國真在人權議題上有進展,全世界都會感受到,賴怡忠以香港為例,回歸前其實自由、官僚中立及社會秩序維護上較為平穩,但香港回歸後不僅自由倒退,近來雨傘運動爆發後,還把港府官僚不中立、與黑道掛勾等潛藏問題揭露出來;此外,日前因創立「維吾爾在線」而被重判無期徒刑的維吾爾族學者伊力哈木、以及呼籲中國政治改革而遭解僱的北大教授夏業良等事件,都突顯中國政治氛圍日漸緊張的事實。
賴怡忠強調,中國人權其實持續在惡化,此時說人權問題取得「巨大進步」,只是突顯中共在人權議題上極度心虛,才會用這種謊言進行反擊。
楊憲宏:勿對中共人權進步抱有期待
「不要對中共的人權進步抱有任何期待」,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楊憲宏表示,中共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曉得自己很醜,還要說自己很美」,所以應該告訴他「你醜斃了」。楊憲宏強調,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曾在2012年底公布中共非法關押4,033名政治犯,現在恐超過5、6千人,全世界哪有國家關那麼多良心犯?人權哪有改善?
吳睿人:習近平向美國示威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睿人表示,習近平的一席話很明顯是一種強國或霸權表現,是要向美國示威:中國內部怎麼樣習近平說了算。中國崛起,國力越來越強,跟美國明顯爭霸,在國際政治上稱結構性衝突。吳睿人說,這不是表面上參加一場國際會議,兩邊看起來很親密,就可以化解。
吳睿人認為,過去中國與美國辯論人權時,不是強調中國言論、媒體自由,而是比較強調中國國情不同,需要發展經濟讓更多人吃飽,發展讓大家取得生存權利的這種人權。「今天談媒體,最近《炎黃春秋》不是才又被收回去?」吳睿人說,從《南方周末》以來,中國稍微敢言的媒體都已被整頓、嚴控,甚至網路也全面控制,中國是全面鎮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維安經費超過軍費,習近平可以拿中國發展其他成就來說嘴,但現在竟然從公民自由、媒體權利發揮,「實在很可笑」。◇
(2014/11/12 发表)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