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結束訪印主要報章指中國居心叵測
2014年 9月 21日

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9月18日;REUTERS/Ahmad Masood
法國國際電台香港特約記者 鄭漢良
印度銷量最大的英文報章《印度時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訪問後發表社論,呼籲新德里政府要提防中國玩弄“黑臉白臉”(good cop bad cop)手法,即一方面投資印度,另一方面則在邊境窮兵黷武,警告政府避免墮入北京甜言蜜語(blandishment)的圈套而被逐出東南亞。
印度銷量第二最大的英文報紙《印度斯坦時報》在一篇署名的評論中指出,中國近年來在中印邊境的挑釁行動激增,其實反映了北京對西藏年輕一代激進路線的憂慮,因此印度應該利用西藏問題作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不過兩份報章都認為中國承諾向印度投資200億美元是一件好事,只是印度斯坦時報仍不啻指出,這筆投資與當初據傳的1000億美元,顯然差了一大截。
印度時報的社論說,習近平到訪新德里,中印兩國軍隊卻同時在Chumar和Demchok地區對峙,時間上的巧合足以說明一切。在此不久之前,印度總統普拉納布•慕克吉訪問越南,向河內政府提供1億美元信貸援助,用來購買防衛性武器諸如在可在南中國海服役的巡邏艇。
社論說,很可能是這個原因,再加上印度和越南在海上能源鑽探的合作越形密切,中國因而感到不安。
社論又指出,印度總理莫迪雖然殷切希望解決邊境問題,但習近平看來卻是反映冷淡,這意味北京希望借用邊界的爭執作為一個槓桿,向印度施壓。社論因此建議新德里一方面致力吸引中國的投資,另一方面也要致力維護戰略利益,跟中國一樣玩“黑臉白臉”遊戲。
印度斯坦時報的評論則認為,近年來,在印度出生的西藏年輕一代,對達賴喇嘛的中間路線,怨言日增,面對這個情況,北京顯然感到憂心。西藏年輕人言行越趨激進,中國在邊境的軍隊活動也趨頻密,從2006年入侵140次到2008年的207次,至今仍然維持這個頻率。
評論說,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的騷動已經感到吃力,如果西藏又從事顛覆活動,儘管機會很微小,但仍會讓北京緊張。因此,印度可以利用西藏作為向中國談判的籌碼。
評論進一步指出,中國很明白,西藏的文化和政治身份認同得以保存,全賴印度保護達賴喇嘛。評論說,對日漸壯大的北京而言,經過精密計算的邊界衝突,其實正可以扯印度的後腿。
轉載自法國國際電台RFI中文網
(2014/09/21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