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高清城乡调查/高洪明
查按:老高回乡记写得很细,很符中国北方农村现状,很接地气。农村政治民主化,土地私有化,社保全民化,户籍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城市化这五化是民主转型后我们的三农政策吧。北京查建国

友人生日聚会 后排左四为高洪明
上个月,(2014年)5月10日—5月18日,我陪同大姐、二姐夫妇等3人一起从北京回到山东故乡探望亲戚邻里,来回一共9天。在这9天里,我对所见所闻,颇有些想法看法,现在趁热打铁记录下来,也可供有兴趣的读者一读,并请大方之家斧正。
我们一行4人,10日早8点50分坐上了由北京丽泽桥长途汽车站开往山东省高青县县城的高客一等客车,经G2京沪高速,上G18荣乌高速,转鲁S319淄东线,于下午2点10分到达高青县城,全程385.3公里,走了5个多小时。
一路上,我感觉:客车开得快,道路平坦直,两边绿色向车后飞驰,说景色宜人不为过;但好景不长,看多了就审美疲劳了,我就不时地闭目养神了。
我的两个子侄晚辈在高青长途汽车站等候我们,他俩一个开宝马轿车(他住县城)、一个开国产轿车(他也住县城),都争先恐后要接我们4人去他们各自家里住宿安歇,大姐选择了第一站先去木里镇高家村——我们的故乡去住宿安歇。
我父亲(光绪30年生人即公元1904年)在世时讲过:高青县是个小县穷县,过去叫青城县,归山东省武定府管辖;黄河北岸是山东惠民县,南岸是山东青城县;我们高家村紧靠黄河,往北到黄河不过3里左右,黄河大堤里黄河边上还有我们村的土地。
我父亲说:他听他爷爷说,我们老高家是明朝朱洪武年间,从河北文安洼搬迁过来的,至今已有5、6百年了。
我不到5岁随母亲进京,20岁以前没有回过故乡;上世纪71年、72年、76年回过3次老家,至今我已经38年没回过老家了;故乡往事我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我现在看到的是:高家村仍是个小村庄,只有100来户,400多人;我姨表弟那个村庄叫杂姓刘村,700多人;我舅表哥那个村庄叫郭家村,500多人;高家村的邻村有侯家村、窦家村、大刘家村、小刘家村、粉李家村和北杜家村;这几个村庄都不大,但都今非昔比,焕然一新了。
这几个村庄,我闲来无事都溜达过,也和那些爱说话的长者和村妇们闲聊过;因此,我对这一片村庄有一点儿感性认识,归纳如下:
一、村村通公路,家家通水电
村村通公路:这些村庄是村村通公路,村村主街道是柏油马路,主街上也有几盏电灯杆,有的还挂着广播大喇叭;只是电灯不开着,广播大喇叭偶尔使用。
村村的副街道,有的是柏油路面,有的是水泥路面,有的是砖头路面,有的是砂石路面,有的是泥土路面;雨后泥土路面泥泞不堪,很不好走。
据了解,村里的主街道是县镇统一铺建柏油马路,村里的副街道由村里自己铺建;村委会有钱的就铺建副街道,没钱的就不铺建;村里没钱,但副街道两边村民有钱的就集资铺建;钱多的就铺建柏油的、水泥的,钱少的就铺建砂石的、砖头的,没钱的就不铺建,就走泥土路了。
家家通水电:这些村庄是家家通水电,水电直接通往村里家家户户,他们用的也是自来水,各家各户都有几个水龙头,用水极为方便;手头富裕的人家,院子里还有自备的机井。
因为家家户户通电,所以家家户户都有家用电器,如电视、电脑、冰箱、洗衣机、电饭锅等等一应俱全;只是,农户富裕程度不同,使用的家用电器品牌不一、贵贱不等、多少不同罢了。
二、种地吃饭,弃农干工商,打工挣钱
种地吃饭:据了解,眼下村村农户吃饭没有发愁的,因为我们老家靠近黄河,麦子可以保障浇灌,产量每亩可达1000斤左右;如高家村人均土地1.8亩,光是小麦一季也够吃2、3年的;何况两年三熟还种一季玉米。
我们老家是千里平原一马平川,特别适宜农业机械化,所以那里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等等农活早就实现机械化了;种地轻松得很,但农民种地是要花现钱的。
据了解,机耕每亩要6、70元,机割每亩要6、70元,种子、农药、化肥、灌溉都要花不少钱;有人种棉花,塑料薄膜也花不少钱;反正每亩土地纯收入也就4、500元,赶上年景不好还要赔钱。总之,种地的是有饭吃没钱花。
弃农干工商:干工商是当下农村的生产谋生的主流,是农村致富、先富、富裕的手段,是农村农民骨干、农民精英的主业。
他们有的是养殖专业户:养肉牛、养奶牛、养猪、、养羊、养兔、养鸡、养鱼、养虾;反正养什么都是一条龙,都是在为某个养殖公司打工;但他们要投入养殖使用的房屋、设备及雇人的资金等;虽然,养殖专业户一般说很挣钱,但投资大,多数农民也干不起。
他们有的是大棚专业户:有种西红柿的、种黄瓜的、种芹菜等等蔬菜的,有种西瓜、甜瓜等等瓜果的;大棚专业户投入大产出大,一个大棚要投10万元左右,但年收入也可10万、8万的;他们一般有固定的买主不愁卖,自己专心种植就是了。
他们有的是农机专业户:买胶轮拖拉机的、买自走收割机的、买播种机的、买施肥喷药灌溉机具的都有;农机专业户买这些农机具主要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为了给广大农民服务,自己通过为农民打工而挣钱;他们是农忙时用农机干活,农闲时农机保养闲置,反正买农机不赔钱。
他们有的开饭店、有的开超市或商店(代售车票、代收水电费)、有的跑运输、有的专卖农业生产资料、有的淘换古董、有的包工装修、有的干家电维修、有的干电动车摩托车维修、有的干流动商贩,反正五花八门,干什么的都有。
他们有的开办各种小加工厂(作坊):有铁木加工、粮食加工、食品加工、衣物加工,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加工;反正,是广大农民需要的东西,他们能加工制作的都在加工制作。
弃农干工商的专业户们,他们多是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转租给他人(也有转租给亲戚的),每亩转租费每年一般300元或300斤小麦;一年一结,不得拖欠;这样做的好处是,专业户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干工商,而无种地之忧。
打工挣钱:据了解,大多数农户都在农闲时为他人打工挣钱:有的就近小加工厂打工、有的进入县城打工、有的进入淄博市打工、有的进入济南青岛打工,甚至有的进入北京上海打工;当然,进入北京上海打工的就常年不回家了。
他们进城打工,有的做木工、有的做泥瓦匠、有的做保安、有的做保姆、有的做机加工、有的做电工,反正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能干的能挣钱的就行。
村里那些读了高中、职高或什么大专大本的年轻人,都常年在大都市打工;干普通职员的多,做白领少,当老板的也有,那是出类拔萃者;我的一个本家兄弟,买卖做到了柬埔寨。
他们还有一些人不进城打工,而是在自己家里为人家打工如:织地毯、织毛衣、扎墩布等等;这些工作,农村妇女居多,既挣钱又顾家,她们乐此不疲。
农民打工是发展农村、富裕农村、保持农村的主要的持续的不可或缺的生产谋生手段;如果没有农民打工,今日农村早就萎缩了、败落了。
因此,国家与城市必须尊重打工农民,必须保护打工农民,必须为农民打工创造更好的条件;否则,中国农民问题会撑破天的。
三、农民的衣食住行乐
衣:农村50岁以下的男女青幼的穿戴与城市大体无异,牛仔服、西服、裙装、T恤、旅游鞋、纱巾、男女儿童装,款式五花八门,颜色五彩缤纷;他们穿戴的比比皆是,农村集市上比比皆是;只是,衣服的质量与价格比城市差多了;当然,他们务农时就穿得土多了。
农村50岁以上的男女农民,穿衣打扮比较老旧,还是中山装、布鞋、球鞋、老式衣裤、蒙线织方头巾等等,款式单调,颜色蓝黑灰;让人一看,他们就是中国传统的农民。
食:他们一日三餐是吃白面,馒头、包子、饺子、面条、烙饼是家常便饭,米饭不多,他们吃不习惯;天天炒菜,吃蛋吃肉并不是年节的事情;男人少不了抽烟喝酒,赌博没有听说。农民现在也需要买肉蛋吃,经常买青菜吃,特别是自家房前屋后种的蔬菜,遇逢淡季,更是如此。
农村红白喜事还是大操大办,而且有专业户操办,不用求人,花钱即可;农民迎来送往客人,也可以花钱让附近的小饭店代劳,150元一桌的菜肴10个菜,鸡鸭鱼肉俱全,荤素冷热都有,很方便,并不贵,农民请客常有的事。毋庸讳言,农民还是不大会炒菜。
农村现在也是买方市场,农民日常生活方便得很,卖早点的、卖牛奶的、卖菜的、卖水果的等等,来往吆喝不断。总之,农民日常消费品,也是供大于求。
住:农村农民住房比城市居民宽绰多了,大多数哪家院子也在3分地以上,住房面积不会少于150平方米;有的院子有半亩大,住房面积不会少于200平方米。
农家院落门楼高大,彩砖装饰,富丽堂皇;门道宽敞,停放车辆;住房瓷砖贴面,铝合金门窗罩着房檐成为走廊;屋里瓷砖地板,灯具齐全;房间功能和城市差不多,也分卧室、客厅、子女房间;厨房有老式锅灶烧柴火,也有煤气灶用液化气罐;做饭方便,只是烟气大,锅灶黑乎乎的,不显干净;家里都有土暖气,太阳能热水器,洗澡方便;农村厕所没有上下水,还是旱厕,不干净,味很大;这是农村远不及城市的地方。
农村卫生条件比过去好多了,过去家家养猪喂鸡,蚊蝇特多;现在极少有人家饲养了,但毕竟是农村,蚊蝇还是比城里多多了。
行:农村家家都有电动车,三轮俩轮都有;富裕家庭有小面包车,混得好的有小轿车;家里有摩托车的不少,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很方便;农村与城里一样,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有钱的接送孩子用轿车、面包车,一般人家接送孩子用摩托车、电动车;走着接送孩子的还真没有。
乐:农村娱乐活动不多,家家户户看电视的多,听收音机的多,学生上网的多;唱歌跳舞的少见,但也有少数年轻妇女在农村超市电灯下学习唱歌跳舞;我一过去,她们不好意思停了,我说你们跳你们的,我这就走,她们乐了。
毋庸讳言,村村都有10户、8户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较差的农户,他们生活甚至很凄苦很艰难;这些农户都是孤老户、多病户或残疾户,看了让人同情。
对此,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救助政策和财力,应当引起中央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
四、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状况
教育:农村的小学生也穿校服,上学要到大村子里去(大刘家村),到木里镇去,条件好的到高青县城去;到木里镇去上小学,有校车坐,每月每人花8块钱,有7、8公里远;当然校车不是专车,而是个体运输户承包的工作;上中学必须到木里镇去,上高中要到县城去;幼儿园大村子里有,花钱不多,一个妇女嘟囔着告诉我,花多少钱我没听清楚。
反正,农村9年义务教育是免费了,只是国家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教学水平不高罢了。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