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南中國海的危險傲慢
中國戰艦在爭議海域中為鑽探平台護衛
由於中國將HD –981平台拖進越南大陸架海域的事件導致南中國海再度緊張,北京的行動對周邊鄰邦展示一種大國的傲慢態度。
本文介紹香港英文《 南華早報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2014年5月18日所發表由39年來在亞洲從事評論關於本區域政治和財務問題的菲律-布靈( Philip Bowring )撰寫題為《 北京在南中國海的危險傲慢 》( Beijing's Dangerous Arrogan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的文章。
布靈指出,北京以優越感的心理和對東南亞歷史選擇性的解讀為南中國海的緊張火上加油的毒素。
現行中國對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的處事方式是橫蠻、傲慢和充斥大漢沙文主義及其民族自傲的思想。 以民族優越感代之,這種處事方式只為愛國心態帶來醜陋的名聲。 愛國的香港人需要分辨清楚:那是危險的計謀。
並非只是對越南和菲律賓張牙舞爪威脅,目前,北京還將在中國和南中國海周邊國家保持從中立立場的印度尼西亞變為敵人。 最近數月內,印尼曾兩次指控中國提出對納土納群島( 印尼語:Kepulauan Natuna;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群島,位於馬來半島和婆羅洲島之間的南中國海内,由272個島嶼組成,面積2,110平方公里,人口約9萬,屬廖内群岛省管轄。資料來自維基。譯者註 )部分主權的索求。 這確實是太過分的所謂“ 和平崛起 ”, 北京對一個人口接近四億的鄰居仍然認為軟弱的國家,需要對它製造麻煩。
中國所聲稱其全部島嶼的主權涵蓋在九段線內,面積超過一千海哩,從廣東和海南沿海直至馬來西亞的婆羅洲 ( Borneo )、印尼和文萊,以及幾乎包括越南和菲律賓之間的全部海域。中國的索求佔南中國海面積的90%, 即使中國( 包括台灣 )在該海域的海岸只佔20%。
中國所索求的依據只是歷史的因素, 這是一種極為方便的做法,它不用知道從二千年來各周邊民族的存在和航海、貿易的歷史,比中國人南下海邊和更遠的海域也更早之前。印尼人比鄭和早五百年已移民馬達加斯加( Madagascar )島和非洲大陸, 而且,東南亞各民族深受印度和伊斯蘭世界的文化影響大於中國。
目前對越南的情況,中國將鑽探井台拖進離峴港東邊的海域內, 對中國還存在一個小問題:現由北京政府控制的帕拉賽爾群島( Paracels,即中方稱的西沙群島;越方稱為黃沙群島 [ Quần đảo Hoàng Sa ] 。譯者注 ) 接近鑽探平台,離越南遠些。可是,這個群島長期以來是兩國爭議之地,而解決的方式是於1974年中國以武力侵佔。
然而,由於這個群島從未獲得一種永久的解決方法,因此對越南而言,難以接受以這群島二百海哩經濟專區範圍內的說法。 而且歷史也告訴我們,離現今約一千年,這本是貿易中心的國家占城( Cham )的海域,它曾在地域貿易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來,在這問題上,中國和越南應該談判妥協。馬來西亞和泰國也曾為處於兩國之間的暹羅灣妥協,共同開拓氣油。 其他國家如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曾對島嶼申訴主權問題呈交國際法庭,並接受法庭的判決。但是,中國仍不願妥協或接受國際法庭的判決。 在此況下,難以出現有共同開拓之事,因為中國所提出的條件是各方必須接受中國的主權。
在菲律賓外海島礁爭端的問題上,中國的訴求基於混淆的歷史事實而說中國是最先提出主權的國家; 這是蒼白無力的證據,因為中國在那裡的出現不連續, 而菲律賓承繼西方殖民大國的擁有主權。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島嶼明顯的屬於菲律賓經濟專區範圍內,毫無疑問,這也是菲律賓人長久以來航海的海域。
史加堡灘( Scarborough Shoal ; 菲律賓文: Panatag Shoal ;中文: 黄島。譯者註 )離呂宋( Luzon )島約二百公里和中國約650公里。 中國對半月礁( 英文: Half Moon Shoal 。譯者註 ) 申索主權更令菲律賓人氣憤。 在該島礁海域,菲律賓拘捕了中國漁民,控告他們捕捉受保護動物的大海龜。北京作了反射作用的反對。 這半月礁距離帕拉灣( Palawan )約110公里和中國距它也近約1500公里。
事實上,這些荒謬的索求始於國民黨時代,問題也並非是此或彼。問題亦非於歷史上各國曾相隔幾年便須對北京進貢。對於這些貿易國,進貢是一種稅務, 就是與中國貿易須付出的代價, 並非包含中國對其他國家的主權。 若果中國久不久在該地區以帝國的方式行動, 那當然惹起人們的顧慮, 也並非是中國在廣闊的馬來海上所宣稱主權的依據。若如此行動亦可以的話,否則土耳其也可宣稱擁有埃及,和俄羅斯也可說整個中亞地區歸屬它。
復興的中國揚耀其武力,欲想當地區的司主, 那正是他們在1979年攻打越南的意圖, 並也想提示美國:華盛頓你正處於弱勢。然而, 需要平等對待這些不是漢族的周邊國家,除越南之外,這些民族具有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從未接受中國重大的影響。
中國歷史上的優越感,尤其是對比漢人膚色更為深色的各民族,這種優越感自古固有。優生學和需要保持、促進漢人的生理特徵從共和時期已明顯出現並且在李光耀的新加坡社會政策和輿論中獲得迴響。
這種思想在西方已早被拋棄和在毛澤東時代也曾被批判,但現今它在中華大地正復興。 諸學者難以接受現代人皆源自非洲的說法,由此, 認為中國人並非是來自人類惟一的根源並有別於人類。
嶺南遺民譯
2014年5月26日
此文于2014年06月23日做了修改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