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我的父亲是个大英雄”违犯常伦 “我坚信我的父亲是个大英雄”违犯常伦
齐心写信给儿子,语重心长地说“高处不胜寒”,这是常论,是血亲、朋友间都可能说的,也有人味人情。但已出任福建省省长的儿子写给父母的信却是党伦,而非正常的人伦,且“已随父母相伴48年”这句话也不成句,可说跟随父母生活了48年,或在父母膝下48年。不能“相伴”48年,更不能前有“已随”后又加“相伴”,既犯用词不当,又犯逻辑重复。而且儿子也不是“希望”从父亲那里继承和吸取,因为儿就在父亲膝下,只有个要不要、想不想,能力上能不能继承的问题。而且也只有继承关系没有“吸取”可言。存在于父亲身上的也只能是“正派”、“勤勉”、“克苦”、“宽容”、“慈爱”,不能用“宝贵”和“高尚”。因“宝贵”和“高尚”只能是外部评价,或居高临下的褒掖。儿子也不能用“印象”来说父亲的影响,更不能用“大约”来说。可见,习近平上学就不够踏实。更重要的是,这伙计给爹娘的信如同向党表决心,一股子党文化的臭味,在与父母的天伦交流里竟能充斥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混话。可见习近平自己就是一个无可药救的人,他救的什么国呀?连说话都混浊不清,又哪来的宇间之清?
读一读温家宝讲的话,那是个啥气啥味?涓涓细流,滋润田禾,话与人融而为一,你找不出二者的痕迹,那就叫学,叫养,证明温家宝已被他的所学所规定,他这个人成了他的所学那样的质,温的话有广泛的市场。读读朱镕基的话,机智得体,如钟如雷,朱镕基的话就是朱镕基,谁都不能摹伤。读读李瑞环的话,虽有点土气,但深刻省人。以上三人敌话都有鲜明的个人智慧的特色,有滋有味,有个性,是人话。
习近平书房里全是古籍,这个报导我信。但我不只有信,还有断:那古籍可不是为读,那是用来附庸风雅的。甚至连附庸风雅都够不上,那是用来装模作样的。语病连篇,破绽千处,前言不搭后语。我说来自任何人的指正对他都无效,因他的智慧就没达到反观自身的水平。全世界的痴巴没有一人会觉自己是痴巴。个人智慧达到什么水平,只能发生这个水平以内的经验。
习近平要不是太子党,就是做个中学教员也得被辞下岗。他却成了元首。有人用刘禅来比他,其实他也就是个晋惠帝,不过老彭可不是贾南风。
(2013/10/16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