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之庆 非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日,也就是辛亥革命之日,从历史角度讲,成了中华民国建国之日,到目前为止,台湾还以“双十”之日,作为他们的国庆日。
2011年正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年,世界各地华人纷纷举行庆祝活动,可是庆祝什么呢?台湾庆祝中华民国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大陆庆祝辛亥革命之举一百周年。同一个百年,庆祝内容不一,标志着大陆和台湾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但是,不管双边有着怎样的意识形态,这是两面一体,共同庆祝的是孙中山、黄兴所领导的“反封建、创共和”革命的成功。
辛亥革命在更大程度上是一场民族革命,孙中山革命的最大目的,是推翻清王朝,恢复一个由汉人统治的政权。在年轻时,孙中山就自称为中国“反清第一人”,大半生都在从事反清事业。孙中山革命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鞑虏是对鞑靼人蔑称,指的是满清政府,恢复中华,意即恢复汉人统治。当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皇帝宣布退位,他就带领了文武百官特意到明陵拜祭,称“瞻顾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并说“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把反清和复明联系起来,一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实实在在表明了孙中山革命的首要目的,就是恢复汉人政权,所以,把元朝蒙古人赶跑,恢复汉人统治的明王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就成了汉人推翻清王朝的精神领袖了。故此鞑虏被逐,革命成功,便来告慰老皇帝。也因此,1912年4月1日,在袁世凯已完全逼迫清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就从仅任了三个月的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位上退下,让位给了袁世凯,去当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理。
孙中山最重要的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即建立国民民族精神,首先进行反清的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把国家权力交给人民,以实现百姓共有国家主权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就是搞好社会的建设,人民的生活,是民生之大计。辛亥革命在民族主义的意义上是成功了,将满清赶跑,建立了汉民族政权;但民权主义却没能实现,自从辛亥革命之后,国家的权利就从来没有真正交给人民过,一直到1996年台湾的第一次民主选举,才在理论上实现了宪政,才有了民主主义的体现;至于民生主义,孙中山根本来不及也没有足够时间搞好社会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而这件重大的任务,在现在的中国大陆,近几年来成为了政府的主要治国大计,这民生主义才逐渐在中国大陆得以实现。故此而言,孙中山的革命,只是开了个头,他的理想在他有生之年只是个梦,所以,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推翻了满族的统治,丝毫没有侵犯到帝国主义在华的权利,因此没有解决中华民国立国的根本问题之一:国家独立与统一”,因而,“除剪了一些辫子和挂上一块民国空招牌外,别无所谓成功。”
但是,从孙中山个人革命的目的而言,他是成功的,他的一生反清建立民国的理想是达到了,这也是他的伟大之处,而他提出的宪政和社会建设这些纲领,目前在大陆,在台湾都在不同层度上地予以实现,也因此,庆祝辛亥革命,不仅仅只庆祝辛亥革命之举,而应该更多地是庆祝辛亥革命对后世的影响,庆祝中华第一个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民国”是中华第一个共和国,不管她现在是否还存在,但她曾经被建立,哪怕她已消亡,在百年的今日,人们还是要庆祝的,这就像我们对那些已死的伟人在他们诞生了百年之时,还要大举庆典纪念一样,决不能仅仅因为目前台湾的“中华民国”牌子还在,我们就不敢不愿意不想去庆祝她的诞生。
孙中山说得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乃需努力。”在中华大地上要完全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还需要一段很长很艰难的路,所以,海内外的华人还需努力,这努力之举,最重要的是实现台湾海峡二岸的和平统一大业,将台湾的民主宪政和大陆的经济建设完整地结合,建立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之国。
2011年9月22日
(2011/10/06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