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瘟何时休.侯钧二三事 (不动产经纪人) 債瘟何時休?
2011/05/21 14:38:04 瀏覽4|回應0|推薦1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最近爆發性侵案件,昨天交保,並被訴以重罪。他個人押進監獄事小;失去幾乎唾手可得的下一任法國總統大位也還算不上嚴重;真正令人心焦的,是歐元區所謂歐豬五國(PIIGS)正在多事之秋,國家債務與財政赤字問題愈演愈烈,正待精於專業、擅於協調的他運籌帷幄,以解燃眉之急。他忽然身陷囹圄,大大抵銷之前的諸多努力,後續折衝也可能橫生枝節,歐債問題可要如何是好。
無獨有偶,做為最大經濟體的美國,5月16日時觸及舉債上限14.29兆美元,美國財長蓋納警告,共和黨主導的國會若不趕快放寬舉債上限,等到暫時周轉的資金告罄,8月2日時美國政府可能發生違約倒債風波,屆時美國債信必受重創,借貸成本大為升高,美國經濟的運作都會慘遭波及,災情有如世界末日。共和黨恐怕不會在此恫嚇之下輕易屈服,因為提高舉債上限有損財政健全、增大國家債務風險,實不可輕率為之。共和黨並要求歐巴馬政府,必須同意有效壓縮預算規模,直接刪減健保與社福支出,方能有條件地提高舉債上限。此說亦言之成理,確可暫時化解美政府違約風險,但將損傷歐巴馬政府的威望及歐巴馬總統的連任之路,執政黨恐怕也不會輕言讓步。於是,美國這個世界首強也陷入債瘟之中。
不獨外國如此,台灣也好不到那裡去。目前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已逼近新台幣5兆元,舉債上限轉眼就要衝破;若再加上定義模糊的潛在債務,政府負債更已逾限不知凡幾,因而即使不像美國那樣債務危機已迫在眉睫,馬政府的預算也不得不左支右絀,許多重要的公共建設及軍購款項可能都要被迫撙節,對整體經濟的發展乃至國家安全都有不利的影響。
在這層出不窮的債瘟之中,美國尚無立即的危機,因為眼前的問題卡在兩黨的政治角力上,只問何方會先退讓;一旦有適當的妥協讓步,今年的危機即可延緩,但也將錯過最好的改革時機。歐洲的問題最令人擔心,因為歐元區從十年前實施單一貨幣制度,雖然在一段期間內降低了彼此的交易成本,促成經貿更進一步整合,也讓歐元一躍而與美元平起平坐,頗可引以為傲;但政治與財政上並未統一的這許多國家,採取單一貨幣之後,立即失去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上的自由度,相關問題也一一浮現。
天下太平時,這個體制尚可應付自如,一旦遇到狂風巨浪,經濟體質、競爭條件、財政觀念大不相同的這些國家,就難免相互掣肘,乃至進退失據;碰到前所未見的金融海嘯侵襲全球經濟,又在美國推波助瀾下,驚惶失措的各國政府幾無限制地從事擴張性財政政策,讓政府財政赤字急遽擴大,外貿逆差也因全球貿易頓挫而不斷惡化。因此,單一貨幣體制下設計未盡周全的後遺症全面顯現,使體質相對較弱而財政赤字較高的幾個國家,受制於歐元區嚴厲的財政紀律,儘管財政赤字猶遠低於美、日等國,卻已深陷難以自拔的債務危機之中,再三獲得歐元區盟友的紓困,也只是苟延殘喘,無法得到真正的救贖。
至於台灣的財政危機,有隱憂但非無藥可救。因為我們的租稅負擔率低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上下,在舉世各國之中幾乎墊底,所以財政赤字偏高,主要是因政府未能有效課稅所致。事實上,許多在各國行之多年的租稅,例如房地產稅、資本利得稅等,我們不是減免太過慷慨,就是漏洞百出,而馬政府上任三年,又基於種種理由單方面大事減稅,導致政府為民興利的空間大受壓縮。因此,政府改善財政現況的重點是在稅制的修正,讓政府稅收得以穩定的成長,危機自可遠颺。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2011/05/21 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