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命运 人类的前途(《前哨》2011-5)
地球表面九大等级的变化
香港《前哨》月刊2009-5
严家祺 一个国家也和一个人一样,有的人谦虚谨慎、不卑不亢,有的人时而狂妄、时而自卑。不过,国家在自卑与狂妄之间转换,这个“时而”,不是一时一分一秒,而是三年五年十年。看一看希特勒、卡扎菲的狂妄,带给他们后果是自取灭亡。一个人的狂妄,其后果至少是适得其反。国家和人一样,狂妄的根源,一言蔽之,是不知天高地厚。
http://upload.peacehall.com/news/temp/201104191429001docx
在太空中看地球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看一看太阳、月亮和星星,看一看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看一看日本首相菅直人的无奈和无能,我们就会知道,人类几万年的活动,对地球面貌的改变,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一场大地震,可以把人类几十年、几百年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政治、经济和人的聪明才智产生的后果微不足道。
地球有四十六亿年历史,我们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几千年。如果我们把地球诞生以来的时间算作一年,那么,这一年的十二月十五日後十天中,地球上是恐龙的世界。十二月二十七日,突然间因为气候的变化,恐龙灭绝。直到十二月三十一日,我们人类才出现。孔老夫子是在除夕之夜的二十三时五十九分後出生的,毛泽东的存在不过是转瞬即逝。
在太空中看地球,離開地球愈遠,愈看不到人類改造自然留下的痕跡,當然更看不到「國界」了,連接亞非兩洲的遼闊的沙漠帶卻一目了然,而北京正處在這一沙漠帶的邊緣。沙漠似乎還在延伸,沙塵暴使人覺得是這種延伸的訊號。在太空中看地球,遠遠望去,只能看到一個藍色的星球,間隔著某些褐色的「板塊」和漂浮的白雲。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是海洋,藍色就是海洋的色彩。
國家是地球表面的一種生命現象,它象菌落一樣,最早在幾條大河邊沿和一些海洋邊沿出現,這些菌落不停生長,在最後一分鐘佈滿了地球表面不太寒冷的所有地區。在太空中看地球的夜晚,欧美大多数地方、中国东部沿海和整个日本,灯光灿烂,看不到朝鲜,只有韩国的亮点漂浮在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海面上。飞机象无数只“萤火虫”,在地球表面不停地飞翔,划出无数条光线。
(图1) 全球24小时空中交通
地球上气候的变化 美国副总统高尔,因致力于“防止地球气候暖化”而获得了二00八年诺贝尔和平奖,他本人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放在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上。当近几年出现超低气温和“气候冷化”时,高尔他老人家也就不发声了。
在二00八年一月《前哨》月刊上,也是在高尔得奖前,我曾经写过一篇讨论地球暖化的文章《地球呼吸和气候暖化》,我认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变化影响很小,地球气候变化与“天體運行的三個周期”有明顯的關系。当然第一種是地球繞太陽公轉而形成的周期,它使地球上的氣候出現春夏秋冬。另外两种周期与太陽圍繞銀河系的銀心公轉、太陽光度的变化、地球受行星攝動的影響有关,这些都会造成地球气候的变化。
刘达文在今年三月发表的《我的地理大发现》中,提出地球板块运动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主因。他说:“对比起大自然,人类活动显得微不足道。”“人类几十年污染活动的叠加,恐怕也抵不上一次冰岛火山爆发。”刘达文认为,地球南北两极冰盖的增厚和变薄,对地壳下的对流层的压力就会发生变动,造成地球上板块的漂移和运动,而板块运动又造成地震、火山爆发和地质变动。“火山喷发增加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令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就会融化冰架,令冰盖变薄变轻,变轻则极地对(地壳板块下的)对流层压力减轻,地震和火山活动就会减少,气候则再转冷,冰盖再重新加厚。如此循环不息,形成周期。”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提出新的“假说”。刘达文的“假说”可以称为“极地冰盖压力变动影响板块运动和气候周期假说”(简称“冰盖压力假说”),这为研究气候暖化问题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九大变化的等级 高尔把人类活动看作是地球暖化的主因,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不知“天高地厚”。当然,这并不是狂妄造成的。
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板块构成“岩石圈”,“岩石圈”漂浮在有流动性的“软流圈”上。“岩石圈”上面是“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人类圈”则是“生物圈”的“子圈”。要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就是要知道,在地球表面,地球四十六亿年中,有九大级别或等级的变化。
(图2)地球的圈层(两幅图——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这九大级别的变化是:
第一,地球在太阳系和银河系中位置的变化。
第二,“岩石圈”变化,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和地壳构造运动造成的变化。
第三,“大气圈”变化。
第四,“人类圈”中的战争与革命。
第五,政治活动。
第六,经济活动。
第七,金融系统造成的变化。
第八,社会团块活动。
第九,个人活动。
在这九大变化中,後六类变化都发生在“人类圈”中,是在地球“一年史”上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小时内发生的事。
地震属于第二级的变化。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发生後,第五等级後的种种变化微不足道了。日本议会内的“党争”也立即停止了,什么政治,什么经济,什么金融风暴,在核辐射“十万倍超标”面前,没有人关心了。那些核电站的“老板”,发现靠“核电”赚钱本身就是他个人的灾难。
与地震相比,第一级别的大灾难,在人类最近六千年的历史上尚未降临。距今一万八千年前,是最近一次冰期的最盛期,這時,海平面下降達一百三十米,沒有英吉利海峽和白令海峽。北半球的冰島、斯堪的納維亞北部、西伯利亞北部、格陵蘭、整個加拿大以致紐約都為冰體覆蓋。大約八千年至一万年前,全球普遍轉暖,大量冰川、冰蓋消失、收縮,地球進入“冰後期”,這時,海平面逐漸回升。距今六千年,達到今天的海平面位置。這六千年正是人類從新石器時代、農業時代過渡到工業時代、信息時代的時期,而這六千年中,氣候總的趨勢是暖化,其中只有幾次小的“冷化事件”。
超羽流和板块运动 我早知道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印澳板块向欧亚板块挤压的结果。当印澳板块东部边缘插入欧亚板块时,会发生什么情况?我却没有想过。我第一次从刘达文的《地理大发现》中知道,横断山区和缅孟褶皱山地、以及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的“北南走向”和雅鲁藏布江的急转弯,原来是印澳板块东侧边缘插入欧亚板块形成的。我一直奇怪,在俄罗斯广阔的大平原上,为什么从北向南有一条乌拉尔山脉?我也是从刘达文的《地理大发现》中知道,这是大西洋海底扩张和印澳板块向欧亚板块挤压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3) 横断山区和缅孟褶皱山地、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的“北南走向”和雅鲁藏布江的急转弯
在人类可见的将来,人类没有能力改变横断山区褶皱的面貌,也没有能力把乌拉尔山脉从地球上铲平。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一个国家的能力也有限。人啊!不要得了“世界第一”而狂妄!国家啊! 想一想日本,七十年前狂妄到了“奇袭珍珠港”,现在好容易从二战废墟和九十年代金融风暴中走了出来,一场大地震,使“世界第二”的日本陷入了无与伦比的深重灾难中。
一国经济发展毕竟是依靠人的群体力量造成的,同自然力量造成的变化不可相比。人工可以建造壮丽的城市,但建造不了喜马拉雅山。非洲南部高原,在林波波河和赞比西河之间的地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当欧洲殖民者十九世纪末在这里建造索尔兹伯里城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高原是由地壳下面,从地核、地幔界面向上的「超羽流」的永不停息的运动的结果。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能量,正是由于地壳下面巨大的能量流动,造成了地壳板块的移动和升降。所有大地震不过是地壳运动的微弱表现而已。
人类在地面上找到一点宝藏都会欣喜不已,「超羽流」对地壳的强大压力是矿物的成因。冰岛和太平洋西南部地壳下都有强大的「超羽流」,在那里的地壳中也像非洲南部高原一样,是黄金和金刚石的储藏地。在未来,开采黄金就像开采煤炭一样容易。
就像共产主义的兴衰是第二千纪末期的短暂现象一样,原子核能的利用也很短暂。到第三千纪中叶,人类将开发利用地震和火山的能量。与今天所利用的地壳表层的地热能不同,第三千纪中叶,人类将开发利用地壳下面的“地幔热能”,这是一种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 “地幔地热”的利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人类学家怀特在谈到文化的演化时说:“如果其它因素保持恒定,当每一年可资利用的能源总量持续增加,或者使用能源工作的效率增加,那么文化就会展开演化。”
战争、革命、政治、经济 战争、革命、政治、经济都是地球表面薄薄一层“人类圈”中的现象。人类圈中迄今所有的变化,都远不及“地球一天史”十二月二十七日恐龙灭绝的事件大,更不能与青藏高原的崛起相比。
“人类圈”中发生的最大、最激烈变化,是战争。按照《中国历代战争年表》统计,中国从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到辛亥革命,共发生了三千一百九十一次战争。人类六千年中,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大约发生了一万五千次战争。且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多大灾难,在二千多年前的布匿战争,六十万人的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幸存的五万人被卖为奴隶。
战争与革命对一个国家造成的变化非常巨大,没有人对此不知。仅次于战争与革命的,是政治。政治对一国、对一国的统治者和民众都有极大的影响。在专制政治下,不仅人民没有自由,而且许多君王都死于非命。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军权至上。从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死,到奥勒良皇帝上台的三十五年中,有三十七个皇帝登位,其中绝大多数被杀。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後,就是在这种“非程序政治”中衰亡的。中国的专制政治王朝,也因为这种“非程序政治”而长期处在治乱兴衰的循环中。今天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的革命,就是这些国家专制政治的产物。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