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賜麟政經論文(67)--創造性的模糊這一政治概念是如何危害兩岸關係的?
創造性的模糊一語,是國民黨在處理兩岸關係時慣用的觀點。其實,在中國五胡亂華時期(西元三零四至四三六年),長達一百三十二年間,中原兩晉王朝也以偏安之策來面對這一場主權爭霸戰。
兩晉是宗主國,五胡十六國則為異族諸侯國。大家都想入主中原這一塊富庶區。由於實力相當,戰局僵持,混戰局面長達一百餘年。偏安國策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局面使然。
現兩岸局面,一大一小,實力相差懸殊,偏安國策只是在使戰事延長,並無所謂終止敵對狀態的情況。兩岸政府卻錯估形勢,執意要維持五十年不變的對峙局面。
可以創造性的統一不統一,卻要將戰事延長,以為不去面對,問題就會不見。其實問題拖得越久,獨立的事實就會越明顯。這是國民黨的緩獨偏安策略,共產黨卻天真的以為這是緩統的必然結局。
創造性的模糊演變而來的一中各表與偏安局面,只會使內鬥進一步延伸,並且最終帶來更大的衝突。當共產黨統一夢碎,現階段所有經濟與文化層面的和平交流,都會變得一文不值。武統變成最大的核心利益。這才是兩岸人民與政府最大的災難。
創造性的模糊,就是這樣一劑危害兩岸的世紀政治毒藥。國人豈能大意輕忽之?
筆者所提的一國九區統一模式,即是創造性的統一方案,也是孫中山在民生主義中聯省自治一概念的進一步發展,國共皆推崇的孫中山之主張,豈不戮力反省之?
筆者:陳賜麟
地址:台灣高雄市三民區自立一路85巷6號5樓
電話:07-2850484
電子郵址:[email protected]
中華聯邦自治國: http://www.boxun.com/hero/chinafederal/
(2011/02/11 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