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賜麟哲學文選(61)—再談談什麼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做人一詞,廣義的解釋包括做人與做事。狹義的解釋為單純的做人。一般稱做人的目標為獨善其身,做事的目標為兼善天下。
在方法上有項目上的分類,比如修身齊家列為獨善其身的所謂私德。治國平天下列為兼善天下的所謂公德。
私德包括教育與文化,教育分家庭,學校與社會三部,文化分文學與禮樂教化。屬國家系統裡最基礎的層面。
公德則包括治安的維護與利益的分享,一般稱之為內政與財政。刑與兵是兩大執行單位.在國家系統裡,還包括對外主權的國防,外交,國貿,通貨與郵電五大項目。是國家發展的主項目。
做這樣的分類,把做人與做事分目標與方法以及項目的執行。就是個頭腦清楚,有原則,言行如一的謙謙君子了。
古儒家學者,缺乏對經濟與國安議題的研究,只是偏重在社福與基礎教育上,俱窮天人之際的做學問之能耐,卻缺乏究古今之變的因應之智慧。
廣義的做人的最高境界,除了應俱備儒家所主張的仁義道德。還應有做壞人的虎狼手段。
在天下大亂,人心不古的混亂歲月,講仁義道德是怯懦的,講厚黑治國才是剪除惡魔的必要之惡。
待天下太平,世界大同,仁義道德才是應天天提,時時倡,刻刻議,須臾不得違背的金科玉律。
筆者:陳賜麟
地址:台灣高雄市三民區自立一路85巷6號5樓
電話:07-2850484
電子郵址:[email protected]
中華聯邦自治國: http://www.boxun.com/hero/chinafederal/
(2010/12/20 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