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拿来干什么的----小论交友之道 朋友拿来干什么的----小论交友之道人生在世免不了交朋结友。儒家非常重视朋友关系,列之为五伦之一。五伦,指五种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伦常关系,即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朋友属于社会关系。儒家强调“朋友有信”,把诚信视为朋友交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另外还有三个字,与“信”字相通,也是友道的根基。一、义。重情义,合情理,讲义气;二、礼。有礼貌,相尊重,久而不衰;三、恕,宽容体谅,将心比心,多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不苛求,不苛刻。对于朋友的一些小过错小毛病,可以婉转提醒,但不必太认真太计校。
很欣赏古龙的一句话:朋友是拿来疼的。上面信、义、礼、恕四个字,是儒家交友之道的概括,也是“疼”朋友的最好表现。
奈何友道不存久矣。对于现代大多数人而言,似乎朋友是拿来“用”的,一旦利用不成,就拿来遗弃、拿来嘲笑、拿来侮辱、拿来欺骗、拿来伤害、拿来攻击、拿来诋毁、拿来出卖、拿来出气泄愤!
《论语》曰:“故旧不遗”、“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现代人正好相反,总是遗弃故旧,总是求全责备于故旧,总是为了一己之利、一时之利,随随便便地伤害乃至出卖故旧,总是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随随便便地与故旧绝交决裂,甚至你死我活打成一团……呜呼悲哉!
看多了上述种种现象,不由得齿冷心寒;想起古今中外众多关於友情的故事和传说,又不由得心驰神往。刚刚看了《留仙外史》中《甲與乙為善友》的故事,感动不已。故事中的乙,明知自己會被誤解,仍選擇自己精心策劃的方案去幫助甲的家人。录此共赏(略)。
今世今世,难得见到真正尊重朋友、珍惜友情的人,也难得碰上值得交往的人。在“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的大同世到来之前,圣贤君子有朋友(因为“德不孤必有邻”)但不可能有很多朋友。特别是今世今世,能够有几个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已是万幸,应该好好珍惜才是。
想当年东海缺乏知人之明与“择人之眼”,又以“广七天下英雄士”自期,结果是鱼龙混杂,其中有龙虎豪杰,也交来了不少虾兵蟹将牛鬼蛇神。这对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交到益友是一种光荣和幸运,交到损友则是一种不幸,交到奸恶之人更是一种大不幸。
那些便辟、善柔、便佞的人,那些一味利用、侮辱、欺骗、伤害、攻击、诋毁、出卖朋友的人,千万不能交,万万不能交。万一误交,“绝”为上策。故孔子又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意思是说,不要与不忠不信者为友,万一误交,不要惮于改正。注意,即使是故旧,“不弃也”的前提是“故旧无大故”。故旧如果犯了原则性大错大恶,成了不忠不信的恶棍,那也是不能不“弃”的。2010-6-9东海老人余樟法首发儒学联合论坛学术厅http://www.yuandao.com/index.asp?boardid=2
(2010/06/10 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