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祈盼使徒 ----马丁路德与他的宗教改革
1917年3月15日,教皇利奥十世,颁发历史上最有名的赦罪状.这位教皇虽然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成果与精神带进了罗马,但是很遗憾,宗教改革仍然在他任内爆发.
赦罪状的产生,固然是因为教庭的经济限于困顿所致,但是,要求信徒以金钱来赎买良心这一途径,显然将罗马教庭引入更深的黑暗之中.信徒对上帝的信仰不但受制于教皇,还受制于金钱.这对信徒是个级大的绑捆,而且,这样做,也使得本来就将神权和政权集于一身的教庭的权利更趋膨胀.
就在教庭笼罩的黑暗之下,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挺身而出.他拒绝了参与证明赦罪状效力的勾当.
马丁路德很快地把他九十五篇的拉丁文编撰成书,提名为“为澄清赦罪状之权威的争辩”.他认为赦罪状的滥发和买卖行为,会削弱了犯罪后的忏悔心理,使得罪恶变成可以在拍卖台上出售解决的芝麻小事,他认为教皇没有权利来减少炼狱中受刑的期限,也没有权利赦免罪人.
19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把他的论文张贴到威田城堡教堂的大厅上.每年11月1日万圣节,这儿总会有一大群的观众,公开宣读论文.马丁路德把他的论文张贴在这儿无疑是对教皇的公开挑战.马丁路德的论文受到了成千上万人的呼应,他的主张正是那些倍受压抑的信徒的心声,几代以来,郁积心中的心声,被震醒了.
1520年6月15日教皇利奥十世颁布“Exsal Ge Domine ”敕表. 斥责马丁路德所发的四十一份著作.命令全体人民将此作品烧毁,并劝诫马丁路德放弃他的错误,重回教会的怀抱.马丁路德经过六十天更进一步地拒绝罗马的公开撤回其言论后,他被开除教籍而为基督教世界所隔离.
马丁路德在处处被追讨的处境中写了一封致日尔曼基督教高级人士关于基督教社会阶级改革的公开信.
一个人单独地向强权挑战,这件事变成大日尔曼的大事.有许多人都认为马丁路德是日尔曼历史上最大胆,最冒险的人.“公开信”第一版出版后,旋即告墼,威田堡印刷所不停地印刷.不可否认,马丁路德所种下的革命的种子,也带动了西方印刷行业的大发展.
马丁路德之所以敢于向权威挑战,向整个罗马教庭挑战,而且,这惊世骇俗的挑战震动了漫长的中世纪的黑暗.马丁路德否定,真理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人们通向上帝必须由真理的掌握人或管理机构.他主张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交通.他根据罗马画而宣告:因信称义,人人凭着信心即可抵达上帝.他的这一神学思想对当时神学界的冲击,和此冲击所引发的革命,是他始料不及的.不仅如此,这一崭新的神学思想形成西方世界对整个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并且从天主教体系中分离出新教,即如今的基督教.
反观马丁路德的宗教运动,我们可以看,由于从教会初起的艰困到基督教被罗马帝国所接纳之后,渐渐开始走向上层,并且被统治者所利用.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由他的纯洁性和鲜活性而渐堕落为世俗政权的弄臣和统治者对人民进行奴役的的工具.上帝成为偶像,成为难以接近甚至恐吓人的面具.神权与政权的合一,使得超越界和世俗社会捆绑在一起,超越界失去它的开阔性和无限性.教皇无形中代替了上帝的位置,将上帝偶像化无疑也窒息人的思想和创造性.
我们知道神学是人类对上帝研究寻找和接受启示的领域.而神学并不是神自己,尤其是当神学或宗教有了垄断性以后,人与上帝的关系一定会遭到破坏.故而,我们深信,神学领域出现重大偏差时,上帝一定会兴起他的使徒与黑暗势力征战的.马丁路德的被兴起,预表西方社会从中世纪的思想黑暗期中突破出来的前奏.
目前,宗教改革运动已过去了三百年,西方世界从“偶像的上帝”的黑暗走出来之后,沿着文艺复兴的余绪在人本主义的思想潮流中运行.直到如今,西方基督教又开始走向低潮,走向“偶像的上帝”的重压的相反,而似乎没有了“上帝”.而在中国专制制度的压抑下,基督教正在兴盛,但是,某种与官方眉来眼去的神学思想正以其似是而非的说教在误导信徒。
让我们祈求神多多兴起马丁路德这样的使徒,敢于向黑暗王国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