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中共:1921-2008(系列五一)
铁血中共:1921-2008(系列五一)
巴山老狼 著
第七篇: 中华民族第三次大劫难 文化大革命狂飙(上) 从炮轰刘少奇到“九大”
第五十一章 火候已到命红卫兵公开喊倒刘 不满陶铸让红桃四瞬变黑桃三
就在红卫兵们把中国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毛泽东不失时机地于提出了“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口号,把目标公开指向了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
一九六六年十月九日至二十八日,毛泽东在北京主持了中共中央会议,其内容就是“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此会原定开七天,由于许多到会官员对毛泽东的文革很不理解,结果开了二十天。
鉴于会议初期许多发言者没对毛泽东的文革表态支持,十月十六日下午,毛泽东特意安排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作了题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两条路线》的报告。陈伯达的报告高度评价毛泽东支持煽动的红卫兵运动:“伟大的红卫兵运动震动了整个社会、震动了全世界,红卫兵运动的战果辉煌,可以无愧地说:整个文化大革命运动比巴黎公社、比十月革命、比中国历来几次大革命的群众运动都来得更深刻、更汹涌澎湃。这是国际上更高阶段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文中引用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点名攻击刘少奇、邓小平。(此前毛泽东出于策略上的考虑,不让《炮打司令部》大字报传抄,不准公开张贴刘少奇的大字报)这此会议后,毛泽东的大字报传到了社会,红卫兵开始张贴“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大字报,打倒刘少奇、邓小平很快成了最时髦的革命口号。
十月二十三日,刘少奇、邓小平在大会上作检查。
刘少奇的检查主要谈了几个问题:一、毛泽东《炮打司令部》中所说的“五十多天”的问题。刘少奇按毛泽东的口径,沉痛地承认错误,承认站在了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了资产阶级专政。二、按照当年自己整彭德怀等人新账老账一齐算的办法,主动地将历史上自己犯的错误罗列出来,以示检查的诚意。三、寻找自己犯错误的原因,由于不理解这场文化大革命,错误估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形势,思想上资产阶级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最根本的是没有学好和掌握毛泽东思想。
刘少奇检查初稿本来早已写好,并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为此专门批示:“少奇同志,检查写得好,很严肃,特别是后半段更好。”
毛泽东的批示和颜悦色,给人以做了检查就完事的印象,看不出其中有什么杀机。而且就在刘少奇、邓小平作了检查后的第二天,毛泽东还说:“你们过不了关,我也着急呀!时间太短,可以原谅,不是存心要犯路线错误,有的人讲是糊糊涂涂犯的,也不能完全怪刘少奇同志、邓小平同志,他们两个犯错误也有原因的。……我是不要打倒你们的,我看红卫兵也不一定要打倒你们。”
此时的毛泽东装出一副要“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的样子。毛泽东比戏子们更会伪装。
十月二十五日,林彪讲话后,毛泽东再次发表讲话说:
“想要使国家安全,鉴于斯大林一死,马林科夫接不住,发生了问题,出了修正主义。就搞了一线、二线,现在看来不那么好。我处在第二线,别的同志在第一线,结果很分散。一地 就不那么集中了,搞了一线、二线,出了相当多的独立王国,所以十一中全会对一线、二线的问题就做了彻底的改变。”
“我也有责任,为什么说我也有责任呢?第一是我提议搞书记处,政治局常委里头有一线、二线,再就是过于信任别人。”
“引起警觉还是“二十三条”那个时候。”
“从许多问题来看,这个北京就没有办法实行解决。中央的第一线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这样。所以我就发出警告说:北京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这是去年九、十月间说的。我感觉到在北京我的意见不能实行,推行不了了。”
毛泽东这些讲话又与在刘少奇检查上的批示内容完全不同。
十月十八日凌晨,首都红卫兵第三司令部在北京大街上喊出了打倒刘少奇的口号。
同日下午,清华大学贴出了打倒修正主义的总头目刘少奇的大标语。
十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一些人向毛泽东送决心书,表示坚决揭发斗争刘少奇、邓小平。
十一月二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贴出大量批判刘少奇、邓小平的大字报。
十一月八日,聂元梓等人贴出《邓小平是党内走资派》的大字报。
……
但此时毛泽东又指使江青出面说:“现在搞他们不合适。不策略。对于他们在党内党外的影响,群众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随后派陈伯达去制止红卫兵贴“打倒刘少奇”的大字报。
进入十二月份,形势已经出现了令毛泽东可喜的变化。在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经张春桥、姚文元秘密活动,工人已经成立了全市性的造反组织,在全国每一个角落,经中央文革的煽动,工人、农民、市民都成立了形形色色的革命造反组织,公开倒刘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了。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份,毛泽东在不同场合作了许多有关倒刘的重要指示:
“要批判《论共产党员修养》,要进行全国性的大批判。”
“两条路线的斗争实际上是在‘文化大革命’更加尖锐、更加集中地暴露出来罢了。其实它是长期存在的东西。”
“单反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是不够的,还要反我们党内的修正主义,不然的话再过多少年,中国的颜色就会改变。到那个时候就晚了,过去做了一些,只是修修补补。没有当作整个阶级斗争去做。”
“上海的形势大有希望。工人起来了,学生起来了,机关干部起来了。‘内外有别’的框框可以打破了。”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它触动到人们根本的政治立场。触动到人们世界观深处,触动到每个人走过的道路和将要走过的道路。触动到整个中国革命史。这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它将锻炼出整整一代坚强的共产主义者。”
十二月六日,林彪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作了有关刘少奇、邓小平问题的报告,他说:“刘、邓的问题不仅是五十天的问题,而是十年、二十年的问题。工交战线受刘、邓影响很大。要让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现在需要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让这个革命席卷全国,要让它席卷每一个领域。不是挡的问题,而是有意识地把它扩大起来。深入起来坚持下去。要批判当权的党。文化大革命是对全党的批判运动,批判干部的运动。”
请注意林彪的“批判全党、批判干部”的运动一说。此话一出,中共各级官员难逃一劫!
十二月十八日,毛泽东秘密指令中央文革的康生、江青、张春桥等人成立“王光美专案组”,对外称“中央办公厅丙组”。几个月后改成“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对外称“五○四”组。周恩来任组长。刘少奇夫妇的问题已从一般意义上的打倒变成了秘密处死式的政治谋杀。
就在专案组成立的当天,毛泽东密使张春桥把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的头目蒯大富请到中南海,密谋打倒刘少奇的战略部署。张春桥对蒯大富说:“从全国来讲,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必然很猖獗,现在不是要深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中央那一两个提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人至今不投降。你们革命小将应该联合起来,发扬彻底革命精神,痛打落水狗,把他们搞臭,不要半途而废。”
十二月底,江青到清华大学对蒯大富等人说:“刘少奇问题的性质早定了,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对他的处理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怕老百姓一下子转不过弯来,得一步一步来。”
在江青、张春桥的策动下,十二月二十五日,蒯大富组织六千多人的队伍,在北京大街上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游行队伍以广播车为先导,所到之处即刷出“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大标语。广播车喊着“全国人民起来,彻底打垮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刘少奇是中国头号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等口号。此后“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大标语和大规模的游行漫延到了全国各地。
这首次“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示威游行的时间是毛泽东生日前一天,这精心的安排是为毛泽东的生日献上了一份政治厚礼。
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的七十四岁生日。与往年生日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要人赴宴不同,这一年的生日只有毛泽东中央文革小组几个要员们参与。席间当众人举杯共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时,毛泽东举杯答道:“祝展开全国全面内战!”
毛泽东这个魔鬼发动的文革目的不止打倒刘少奇等人,还要将全国人民拖入内战深渊!
为配合倒刘的战略部署,毛泽东指使陈伯达一手控制的舆论工具大造“天下大乱,全面内战,夺权,斗走资派……”的舆论。《人民日报》、《红旗》杂志于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发表社论声称:“一九六七年将是全国全面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一九六七年将是无产阶级联合革他革命群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展开总攻击的一年。一九六七年,将是更加深入地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清除它的影响的一年。”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共高层内斗中,时任中共第四把手的陶铸又莫明其妙被打倒了。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四、五、六三天的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林彪主持,毛泽东未露面。
十二月六日的会上,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发言,攻击时任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文革顾问、中共第四号人物陶铸,指责他“用生产压革命,压制文化大革命。”这既是给陶铸一个警告,也是发出了一个信号:陶铸已失宠了。
陶铸于一九二六年入黄埔军校,在军校内加入共产党。一九三三年被捕入狱,一九三七年因抗战而释放出狱。先在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中任职,一九四五年随共军挺进东北,先后任共产党辽北、辽吉、辽东等省委书记,后又在林彪军中任纵队政委,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先后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南局第一书记,六六年五月奉调中央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破格提拔陶铸,成了中共排名第四的政治局常委。
陶铸在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关键会议――五月政治局扩大会议时上调中央,其意义非同寻常。由于陶铸在历史上与刘少奇有矛盾,起用他的目的就是利用陶铸作为打倒刘少奇的工具。
陶铸失宠的最先起因大概是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这次会上毛泽东指使夫人江青私下找到陶铸,要陶铸在会上打头阵,向刘少奇、邓小平开炮,但陶铸以刚进中央,对情况不了解为由拒绝了。但毛泽东此时对陶铸还是抱有厚望,会后让陶铸高升为四号人物。
提升陶铸不仅是一种信任,而且是对他的一种严峻的考验。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