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六四真相大白于天下 20年前的“六四”事件,到底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个谜。
固然,中共当局早已给出过答案:23人。这是国务院发言人袁木当年言之凿凿的。无奈其太离谱,根本无人相信,以致袁木由此得名为“袁廿三”,沦为笑柄。
不过,他的说法倒是和一个有关数据颇为接近,那就是事件中戒严部队与武警官兵的死亡总人数。据学者多方考证,共有15名军警于“六四”丧生。他们在37人的“共和国卫士”榜上载于前列。
该学者名叫吴仁华,是“前政法大学教师。。。(属于)89年最后退出天安门广场的一批,他流亡美国20年,著有《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和《戒严部队内幕》。”日前于加州湾区举行的“六九民运廿周年研讨会”上,吴仁华清楚明白地说明上述数据的来源。
在他的书里,列出了这15人(内武警2人)的死亡时间、地点,均在当年6月3日晚上10时之后,绝大多数是4日凌晨。而3日晚10时据他考订是中共决策者向戒严部队下达开火令的时间。
他说,在此之前包围戒严部队以阻截其进城的北京市民达百万之众,堪称“全民截兵”。仅在天坛公园东门即聚集数万人,堵塞第26集团军173团830余人的前进通道,其中300官兵被7万市民包围在公园墙边,最后以向天鸣枪得脱,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由此吴仁华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根本不存在反革命暴乱,否则官兵死亡绝不止15人,须知百姓反抗时石头木棍也可致对方于死地;二是部队动武在前,小部分民众“以暴易暴”在后;军警开枪是因,流血惨案是果。死难的学生与平民数十倍于军警。所谓“平暴”,乃当局倒打一耙,贼喊捉贼。
除了六四死亡人数外,中共高层权争的内幕谜团更多。吴仁华指出,分别从济南、沈阳及北京三大军区调集重兵进京,这绝非平息什么根本不存在的“动乱”或“反革命暴乱”,而是防备党内和军内发生政变。
不言而喻,若要对付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市民,北京卫戍区出动两个师就绰绰有余了。但党内赵紫阳为首的开明派则不同,他们身居高位,民众拥戴,被决策者视为心腹大患。故在和平时期不惜动用数十万野战军,采取空运、铁路和摩托化手段三管齐下,用枪杆子说话。不同军区的部队互相制约,互相监督,计划十分缜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任何一支部队若调转枪头,将立即陷入火力圈,难逃彻底覆灭的命运。
但所有这一切部署的细节,尤其是下令开火的内情,还是迷雾重重,有待深挖细找,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纪念六四,薪火相传”。香港支联会主席司徒华向旧金山民主女神像献的花圈上此一题词,不仅反映出本港不少市民的心声,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中热心人士的共同心愿。
但也必须承认,要实现薪火相传离不开持续的努力。司徒华称争取平反六四是中国走向民主的一步,这条民主路悠长艰巨。
有鉴于此,民主运动应务求有理有利有节。如吴仁华的做法便十分可取。他致力于以事实说话,例如戒严部队含多少个军,来自哪个大军区,番号和军长、政委姓名,下面的编制等等,都一一列举无遗。开枪镇压的时间、地点,证人证言,全有记录,这样才谈得上公信力与说服力。
反观有些所谓“民运人士”的文章或演说,措辞激烈,却多属情绪化的语言,缺少具体事实,难免令人质疑。至于若干全无说理分析,一味撒野谩骂的“文革”式杰作,就更加等而下之,不足为训了。
毛尝云: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俗语称:要抓住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这都提醒我们,无论争取平反六四,或争取民主,不可不注意策略。还原事实真相就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值得重视与运用。
(0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