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齐喑究可哀” 最新一期的《亚洲周刊》卷首语称:
擁抱香港的歷史感,也因為越來越多香港人發現這城市對中國命運的承擔。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自由和最有法治的城市。很多在大陸不能出版的禁書,可以在香港出版;很多在大陸被屏蔽的網站,可以在香港自由瀏覽。
作为资深传媒人,邱立本先生以上一段话当然是“有所据而云焉”。不过,我对“越来越多香港人發現這城市對中國命運的承擔”的说法,实在存疑。
原因之一,是笔者发现“越来越多香港人”对中国大陆现状漠不关心。第六届自由写作奖颁奖礼暨研讨会之冷清,便是例证。
由独立中文笔会主办的这次活动,周六(21日)下午假座九龙城某书院举行。国际笔会执行主任卡罗琳.麦克冦米克和理事杨炼,从伦敦远道而来。香港立法会议员何秀兰,以嘉宾身份上台,和得奖者周勍,以及主持人麦燕琼,跟杨炼一起对话。话题是:从《民以何食为天》看作家的社会责任。
《民以何食为天》是周勍的获奖作品,反映大陆食品安全问题,广受国际关注。几年前曾获尤利西斯报告文学入围奖。随着去年多种食品发现三聚氰胺,该书的台湾版在本港畅销,外文译本也一再加印,读者甚众。但至今不能在国内发行。
按理说,这本书及研讨会的话题份属中性,并且与港人生活攸关。可是除了自由亚洲电台、日本放送协会NHK及苹果日报记者到场采访外,本地传媒似未加注意。与会者聊聊可数。
独立中文笔会现任会长郑义和副会长江棋生,分别在美国和北京透过网络连线致辞。江棋生还谈到当晚将与刘晓波夫人刘霞共进晚餐。他和另外十多位会员都被禁止来港赴会。
而此次来自欧洲的周勍在答问时谈到,他在北京曾遭几名身份不明者用酒瓶袭击,脸部缝了数十针。向公安人员报案得到的回应是无从追查,凶案不了了之。
相比之下,香港目前还有自由写作的空间,这和本地连续多年荣登环球经济自由度榜首自然大有关系。可是,“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不少作者似乎并不感到此种环境值得珍惜,反而程度不同地开始“自律”,避免触犯“北大人”的逆鳞。
由此使人想到一句话,叫做“失去健康的人才觉得健康的可贵”。失去言论自由的人,更会觉得这种自由是无价之宝。正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当年朱镕基访港,回答传媒时声称:不管香港是什么基地,我都乐于前来。此语曾使港人大为受落。其实这只是外交辞令而已。北京早已视本地为“茶煲”所在,一再警告港人只管做“经济动物”便好,余事不得过问。诸如直选特首之类政制改革事宜,一律听从中央越俎代庖;至于国内的民运、人权等敏感话题更不容置喙。川震之后,连“豆腐渣”工程也属禁忌。
对此,“越来越多香港人”唯唯听命。时至今日,“井水犯河水”,不识时务地对党国大政“说三道四”者已寥寥无几。连攸关本港的许多大事也“噤声”了。
此时此刻,亟需重温清人龚自珍诗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还有鲁迅的话:“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生活在自由基地的香港,请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权利,勇敢地发出你的声音来吧!
(09-3-23)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