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曼之心态
(柏斯)非智
当哈曼看到未底改不愿向他跪拜时,心里十分恼火,他觉得即便他有着“富厚的荣耀,众多的儿女,和国王抬举他使他超乎首领臣仆之上,”所有的这一切荣誉,“也与我无益”,结果,由于这种念头,使得哈曼,这位权倾一时的波斯大臣,最后家破人亡,自己还落得被国王吊死的可悲下场。
《圣经》中《以斯帖记》里的这个故事,真切地告诉世人,不要求虚名,不要为生活中细小之事而烦忧苦恼,不要怀有嫉恨之心,要心胸广阔。作为权力赫赫的宰臣,哈曼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的是财富、地位、女人和荣耀,但却因为一个长年坐在朝门外,无官无职,又无所事事的糟老头未底改对他不跪不拜而怒气填胸,而想杀害他及他的族人,并因此导致自己身败名裂。哈曼的心态实在为后人难以理解,也为世人而耻笑不已,就为这区区小事发怒,就因这未底改不愿跪拜,便认为虽有一切的荣耀,也毫无意义,这实在是一种傻得可怜又可悲的想法。
坐下时评论历史,站起时就忘掉历史教训,这是我们现代人的行为习惯。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哈曼之心态的人,实际上太多了。
由于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动作、一个脸色,或一篇文章,我们有些人就会心里不爽,心绪不佳;就会耿耿于怀,觉睡不好,饭吃不下,觉得非反击报复,无以求得生活之快乐。于是,这些人置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于一旁,终日寻思报复回击,以摧毁对手而后快为生活之目的。可怜的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所恨之人,并不会由于他们所恨而减损什么,也不会因他们的怒火填胸而日子难过。无业闲民未底改照样每日坐在朝门外,照样闲聊晒太阳,他根本不知道哈曼由于他而怒气填胸,即便他知道哈曼的怒气,对他又有何损呢?
生活是自己的,无需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也无需因别人的认可而高兴,更不应因他人的不理不睬而日子难过。要过好日子,断不可有哈曼之心态,断不可为区区小事而纠葛于心。
为区区小事而毁了自己的生命,历史上、生活上有着很多例子,三国周瑜就是很好的一例,同诸葛亮比,周瑜是名门之后,英俊潇洒,有着名闻天下的美女小乔为妻,又是东吴几十万大军的主帅。孔明不过是个貌不惊人的村野之夫,娶的是当时的有名丑女黄月英,仅在朝不保夕的刘备手下为军师,却不知哪一天才有出头之日。周瑜不同诸葛亮比他自己的优势,却在心里妒嫉孔明的智慧,结果“不仅折了夫人损了兵”,还把自己的生命搭上,这从另一层面讲,也是一种哈曼之心态,为区区小事而葬送自己。
这种哈曼心态的形成,究其原因,无非有三:一虚荣心作怪,二“恨”字当头,三心胸狭窄。虚荣心作怪,就是好名;心存嫉恨之心,就想置人于死地;胸怀不宽,便不能饶恕人,更有可能积“恨”成疾,最后害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