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国锋像周厉王吗?——与朱家台先生商榷
拜读一月号《动向》与《争鸣》二月号合刊所载大作《“六十周年庆典”应改国名》,发现下面一段与事实不符,而且引喻失当:
“一九七八年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像召公与周公藉百姓之力赶走厉王一样,邓小平与陈云藉‘民主墙’逼退中央主席华国锋,虚立胡(耀邦)、赵(紫
阳),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陈、邓‘共和行政’。”
首先,十一届三中全会并无“逼退”中央主席华国锋。三中全会闭幕后两年半的时间里,华依然是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央军委主席。
其次,胡耀邦也不是在三中全会上被“虚立”的,他是在将近两年后的1980年12月5日,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取代华国锋主持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工作;而华正式辞去中央主席职务,则又过了半年,即在1981年6月。至于赵紫阳被“虚立”就又晚几年了。所有这些,都早就见于中共官方正式文件,并被广泛征引,不应混淆。
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打倒“四人帮”后中共最高层的权力分配,华国锋开始失势,其原因并非什么邓、陈“藉‘民主墙’”之力的缘故,而是由于党内元老及资深高干在文革及之前迭遭毛的整肃,遂在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由陈云率先发难,重夺实权。其间,西单“民主墙”的民间民主运动,固然有助于中央工作会议出现的思想解放、冲破“两个凡是”,但党外的呼声毕竟不能对中共最高层的权力分配构成决定性的影响。
第四,华国锋无论在中央工作会议或者三中全会上,都属正面人物。这两个会均由他主持。他能发扬民主,听从陈云、叶剑英和胡耀邦等人的正确意见,接受与会者对自己的批评,并且作出自我批评,确保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对此,中共现领导已予以应有的评价。文中将他同残忍无道的暴君周厉王相类比,是有失公正而且极不恰当的。
据史书记载,周厉王于公元前878年至841年在位,其最为人诟病的是“止谤”。即任用卫巫监视口出怨言的人,一经发现就立即处死,以此压制国人对其暴政的不满。不料压迫越厉害,反抗越强烈。民众终于揭竿而起,他仓皇逃窜到边远的外地,最后死在那里。文中所谓“召公与周公藉百姓之力赶走厉王”,不知有何根据。
第五,陈、邓的“共和行政”这个提法也十分牵强。邓和陈的权力与影响力绝不对等。硬将召公和周公的故事套在他们身上,未免显得不伦不类。而且若按文中所言自1978年起算,陈、邓“共和”也不止十年。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去年国内外传媒均有大量评介文章,基本史实应已广为人知。遗憾的是依然有若干作者、论者,完全不顾早已披露的事实真相,信口开河,或以讹传讹。幸好上述两个会议的与会者及知情人仍有健在,许多细节不难澄清。
但由此暴露出的学风问题值得注意。概而言之,即当年胡适先生所撰的《差不多先生》之身影,还在人文学界徘徊。本来现时资讯发达,互联网收录的信息极为丰富。重大历史事件尤其巨细无遗,查核真伪简直是举手之劳。可惜严谨治学者尚属少数。加以大陆弄虚作假蔚然成风,在其影响下,连编辑人员对于一些史实或文字上的明显疏漏,也往往听之任之,见怪不怪了。
莫非真是积重难返吗?
(09-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