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國是如何出賣越南和台灣 声明:此文作者禁止复制,如需转载必须经得作者同意。
艾黎尼-斯司奧利諾 ( Elaine Sciolino ) 是美國 « 紐約時報 » 2002年至2008年駐巴黎辦公室主管和記者﹐以下是其2002年2月28日的文章﹐標題為 « 基辛格71年訪華記錄之爭論 »( Records Dispute Kissinger on His '71 Visit to China ) :
以往已解密的資料透露﹐亨利-基辛格利用其1971年訪華與中國總理周恩來的歷史會談之時詳細地表示了美國對台灣急劇轉變的政策﹐以此換取中國協助 ( 美國撤離越南 ) 使越戰停息。
最近解密的資料顯示﹐上述會談的內容與基辛格曾出版的回憶錄中所述的不相符。
新資料也透露了尼克松政府曾決定單方面地撤出越南﹐就算連南越政府要倒臺也毫不計較。
國家安全檔案局 (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 是個獨立的研究機構﹐今日公開了的資料﹐包括時為國家安全顧問的基辛格先生於1971年7月9日的會談記錄﹐顯露美國曾承諾不支持台灣獨立。
隸屬私人、非謀利的機構在其最近公開的共有四十一份記錄中的關於美中交談的上述兩份記錄﹐該次會談從而導致了三十年前尼克松先生的二月訪華行程。
在基辛格1979年出版的 « 白宮歲月 »( The White House Years ) 的回憶錄首卷中﹐他讓讀者閱後感到﹐那個重要的會談不是談中國認為它不可放棄台灣的問題﹐減緩兩國的緊張關係﹐而是﹐他寫道﹐ “討論基本的主題”。
他補充說﹐ “具體地說﹐因為達成了小小的﹐實際的事務﹐在討論概念中出現了信心的因素。”在這個重要的會談中﹐台灣“僅簡單地提及而已”。
此是美中兩國在過去近二十年裡首次高級領導人的會面並建立了互信的友好關係﹐為1972年尼克松總統歷史性的訪華鋪路﹐最終兩國實現了關係正常化。
戰略和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 的資深研究員﹐« 面子的問題﹕從尼克松到克林頓 ---美國對中國具奇異關係的歷史»( About Face : 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Nixon to Clinton ) 的作者詹美斯-曼尼 ( James Mann ) 先生表示﹐ “ 記錄證明了基辛格在其回憶錄中所提到只略談台灣問題簡直是驚人的謊言。”
“在美中關係的歷史裡﹐不談及台灣問題 ( 指那次美中會談﹐ 譯者注 ) 常被認為是公開的不合理的做法。”
基辛格從倫敦的電話訪問中表示﹐人們誤解了他在回憶錄裡的意思。他說﹔“不幸的是﹐我使用了這樣的表達方式而感到遺憾﹐但那時我們仍然承認台灣政府。我們需要為達到其他問題而取得了某些準則的內容。”
那份記錄卻顯示﹐會談的頭一個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談及台灣問題。
周恩來清楚地表明﹐為使美中關係能夠建立﹐美國必須承認北京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和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必須要回歸祖國。”
基辛格承諾﹐美國將從台灣撤走其三分之二的軍隊﹔在越戰結束後﹐美國撤走參與越戰的全部軍隊。基辛格繼續說﹐我們不贊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解決方法。他說﹐我們卻願看到“政治的發展有如周恩來總理所表示的那個方向而走。”
在今日公佈的另一份資料顯露﹐在1971年4月27日基辛格和尼克松的交談記錄中﹐ 基辛格清晰地表示﹐既不是時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佐治-布什 ( George Bush )﹐也不是紐約州州長尼森-羅克非勒 ( Nelson Rockefeller ) 可作為最佳人選秘密地前往中國與周恩來會面。
當尼克松推選羅克非勒可能前往中國時﹐ 基辛格對其前上司作了如此的評價﹕他是個難以得遵守規則的人﹐雖然可作為選擇的人。
尼克松同意基辛格的說法並認為羅克非勒是個古怪的人。由此﹐ 基辛格國務卿答道﹕ “我認為只讓他去一次﹐ 我們還可以控制他。對他們來說﹐羅克非勒是個龐然大物。”
當尼克松建議讓布什去時﹐ 國務卿先生說﹕“絕對不能。他性格太柔﹐並且不夠圓滑。”而他指出布什在某方面上“ 太過軟弱”。
尼克松答道﹕ “ 我也認為這樣。可是我想選個職位高的人。”終於﹐ 尼克松選擇基辛格負起該職。
兩國的交流卻提昇了好幾級。尼克松似乎絞盡腦汁﹐尋找最佳人選。最終他挑選基辛格作為其秘密信息傳遞的中國使者﹐ 儘管那時﹐顯然﹐作為尼克松最信任和能幹的外交顧問﹐ 基辛格不愧為合理的當選人。
基辛格本人表示極其的樂觀﹐因為打開了中國的通道可以使越戰在幾個月內停止。基辛格說﹕ “ 總統先生﹐ 我從未提及這一點﹐ 我想﹐如果這是可行的﹐ 我們將在今年停止越戰。 ”
基辛格在七月份與周恩來會晤時也清晰地表示他對停止越戰的期望並深切希望中國對此方面作出協助﹐使能夠實現。他又說﹕ 不管與和不與越南進行談判﹐ “ 我們將最終單方面撤軍。” 越南歷史學者史丹利-卡努 ( Stanley Karnow ) 先生就新資料的問題表示其見解﹕ “ 毫無疑問﹐ 自1968年三月初起﹐ 美國所推行的政策是和平與榮譽。基辛格在中國宣佈﹐ ‘我們的計劃是要離開 ( 越南 ) ’。單方面是關鍵的問題。此對於我來說是新的。”
基辛格同時對周恩來說道﹐ 美國的立場是尋求一個軍事協議﹐ 不是甚麼具體的政治結果。
“我們的立場不是為維持任何一個南越政府”﹐ 若南越政府是“正如您所想其不得人心的﹐ 那麼﹐ 我們的軍隊越快撤離﹐那個政府就越快倒臺。並且如果在我們撤離後它被崩潰的﹐ 我們將不會干涉。” 在兩次電話的一次裡﹐ 基辛格堅持說其上述說話並沒有意思表示尼克松政府有意拋棄南越政府。
“ 我們試圖讓中國對越南施壓﹐ 我們力圖讓中國相信我們的立場是始終不渝的﹐ 如果這樣能發展為政治爭論的話﹐ 我們也不會支持任何一個政府。儘管所持的意見極其不同﹐ 我們仍在那裡停留三年。為何我們要拋棄南越呢 ? ”
嶺南遺民譯
2008-12-20日
此文于2008年12月21日做了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