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东方社会与近代西方社会差异的一个解释模式 1:人性假定、价值取向、社会发展模式的内在关联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推动社会演进的普遍性力量源于人类与其它生物的本质差异,即由于人类欲望具有无限自我扩张的特性,导致在欲望的扩张与能力的增长之间存在着永恒的落差,并由此造成人类的永恒困境。
理论上讲,缓解欲望与能力相对落差、实现和谐的方式可以有两个途径:或者提升能力以适应张扬的欲望,由此导致开放、扩张的社会演进模式;或者抑制欲望以适应停滞的能力,由此导致封闭、内敛的社会演进模式。这两种不同的社会演进模式造成“传统”与“现代”的诸多差异:民主、法治、个人本位与扩张性价值观和开放型社会演进模式相匹配;等级、集权、集体本位则与内敛性价值观和封闭型社会演进模式相匹配。
传统社会(诸如中国、印度等传统社会)的价值核心在于抑制欲望,新兴社会(如近现代欧美社会)的价值核心在于扩张能力。主导近现代文明的扩张主义价值观否定对欲望的抑制,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能力增长就成为解决欲望与能力相对落差的唯一社会性选择。
2:社会演进模式的评价
(1):对开放-扩张演进模式的评价
开放-扩张演进模式具有条件稳定性,即它必须以“存在扩张-征服的对象”为前提条件。一旦能力提升进入瓶颈阶段,社会将以“面临扩张极限”的形式陷入困境,从而造成社会动乱。
开放-扩张演进模式的历史例证:罗马帝国。
(2):对封闭-内敛演进模式的评价
封闭-内敛演进模式具有无条件稳定性(即超稳定性)。其内在弊端在于:缺乏扩张空间和扩张动力的封闭-内敛社会具有强化内部等级的趋势;由于社会的封闭-内敛性而导致的演进停滞(稳态化)使其无法应对扩张型社会的冲击。
封闭-内敛演进模式的历史例证:传统中国社会。
以明、清两朝为代表的传统中国社会构成了人类历史上行政管治井然有序、社会生活相对安宁稳定的一个代表。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的运作模式、宋明理学所倡导的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科举制度)一直在顺利地继续着。假如没有来自其它文明的外部力量的冲击,这种稳定的秩序或许会持续下去。但是,面对一个雄心勃勃、正在崛起的欧洲,这种建立在对既有文明心满意足上的稳定就变成了为后人所痛恨的麻木和守旧。
3:延伸思考
当今人类社会是否进入能力提升的瓶颈阶段?由此产生的扩张极限(资源、环境、人口与技术能力的约束)是否将使扩张型社会陷入普遍的困境?如果开放-扩张演进模式难以持续,人类社会是否会退归封闭-内敛演进模式?如何防止封闭-内敛社会内生的“强化内部等级”的趋势?
扩张性价值观、开放型社会演进模式具有内在的不可持续性。当今的世界正在接近扩张的极限,现代人类社会即将开始向内敛性价值观、封闭型社会演进模式转变。因此研究内敛封闭式社会有助于预测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可能的变化。在这个层面上来看,对传统中国社会的长时段、全方位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全球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