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的男儿泪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
昨天目睹黎智英在一个新闻自由研讨会上泪洒当场,因而联想起鲁迅这首七绝。
被毛捧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和被大陆视为异见商人的黎智英,对中共的态度截然相反,但同为人父,却一样舐犊情深。昂藏七尺的“肥佬黎”是有感于子女遭人白眼,情不自禁哽咽流泪的。
身为壹传媒有限公司主席的黎智英,在和研讨会主持人麦燕庭对谈时,尽管普通话讲得“普普通通”,不过意思表达得很清楚:面对香港言论自由在北风中打转的现状,他绝不退缩。在商言商,办报当然要赚钱,但都要讲信念。
正因为此,他并不渴求北上大陆办报,因为那必然要作出一些妥协,而他不会接受这样的要求。
目前在港、台壹传媒无疑都拥有大量读者,黎智英可谓功成名就,然而有时子女回家会跟他说:“爹地,今天又有人讲你的坏话。”对此,他深有感触地回应道:如果父亲有钱,但同时被人说成一堆狗屎,当子女的会有何感觉呢?
显然,他希望他们想一想,能够明白父亲办报是为了理想,而不是一个有钱无品的人。
可实际情况是,非但其子女未必理解其苦心,别的知音者也并不多。所以他想过离开现在的位置,毕竟办报不是仅仅考虑如何赚钱那么简单。
听了这位坚守自己理念的传媒大亨倾吐心声,真是得益匪浅。至少使我知道了以下几点:
一是发财与立品并不一定如冰炭不同器。富商巨贾秉持普世价值,不与强权同流合污者大有人在。只是可惜目前在大陆尚属罕见。
二是人性难以泯灭。亲子之情尤其如此。毛否认人性,一味强调阶级性,特别是宣扬党性高于一切,此乃违反人伦之举。受其洗脑者应及早醒悟,以免沦为维护一党专政之驯服工具。
毛曾称颂“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这段话不错。但毛之真意绝非提倡学习鲁迅此种硬骨头精神。恰恰相反,经毛洗脑者,几乎全部死心塌地充当其奴仆,那跟鲁迅已无任何相似之处。
在这一点上,黎智英倒是跟鲁迅心灵相通,他不向强权专制屈服。而他爱子之心,也和鲁迅相同。
最后顺便谈谈鲁迅另一首诗里的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熟知鲁迅的学者曹聚仁等,早就明白地将之解读为:这只是表达父子之爱,年过半百的鲁迅对幼小的海婴疼爱不已,发而为诗,如此而已。简单明了,根本无需亦不应训诂。
但毛却摆出一副导师的架势,将“孺子”说成是“人民大众”,然后进行了一番口是心非的说教,让手下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但毫无根据地拔高了鲁迅,更包含着祸心。须知在毛的词典里,他自己就代表“人民”,两者是同义的。换句话说,其潜台词为:要向毛效忠。我们千万不要受骗上当。
说回文章开头那首诗。其实用于黎智英身上颇为贴切。在港台传媒界,他算得上“兴风狂啸者”吧?但他也的确“回眸时看小于菟(老虎)”。
真理是朴素的,真情的自然流露是感人的。看了黎智英拭泪的画面,你认同我的说法吗?
(0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