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的名义要求什么?——看四川抗震救灾文艺晚会有感
5月30日晚上,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凤凰卫视联手,在成都举行了大型文艺晚会。“以生命的名义”赫然出现于舞台大幕上。
显然,晚会旨在鼓舞灾区以至海内外同胞振作精神,奋发图强,团结救灾。冠上“以生命的名义”体现了“以人为本”,比起文革中流行的“以革命的名义”,其指导思想属质的飞跃,无疑是极大的进步。
然而,正如罗兰夫人所言:“自由,自由,多少恶行假汝之名以行!”生命也如此。
中国人历来认为,人命关天,即将生命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惟其如此,更要警惕假生命之名以行的种种邪恶。
据官方截至5月31日公布的数字,此次地震,已经夺去了6万8千多人的生命,另有近1万9千人失踪,30多万人受伤。可以认为,失踪者十之八九已不在人间,其中包括长埋废墟下的学童不下数百人。
就以这将近8万8千陡然失去的生命的名义,应该要求什么呢?
要求一个说法!特别是死于“豆腐渣工程”的花样年华的少男少女及儿童,理应给他们一个说法。倘用香港的词语,就叫做问责。问的是:此次8级大地震,震前,震后,当局尽责了吗?
同样,以30多万受伤者,以及500多万痛失家园者的生命的名义,也要有一个说法。他们也有权向当局问责。
对此,晚会的主办者似乎并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却要将之引开。
我们看到,晚会男主持人慷慨激昂地宣称:“多难,我们不怕;兴邦,我们承担!”(大意)后面一句暂且不议,请问,对于“多难”,只说“不怕”这种豪言壮语,就能告慰已逝的生命?就能鼓舞被邀上台的灾民?
我们听到,身穿雪白军礼服、肩挎鲜黄丝绦绳的宋祖英,引吭高歌“中南海的大手握着冰冷的小手”,称颂“党和国家领导人”亲民救灾,然后逐一慰问那几位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大歌星心系灾民,当然是精神可嘉。但这就足以抚平他们遭受严重创伤的心灵了吗?
尤其匪夷所思的是,晚会竟安排台上的十余名灾民,满脸虔诚,代表其全家,向台下政府官员、军队官兵和成都市民,以及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鞠躬道谢。
试问,他们出离鬼门关不久,可说惊魂未定;丧亲之痛,椎心沥血,情绪困扰;救灾刚刚开始,生活远未恢复正常,仍有待进一步的妥善安置。更何况余震不断,心有余悸,此时此刻,他们为什么要道谢?谢什么?
谢“中南海的大手”施救吗?
在党文化长期熏陶下,不排除有人作如此想。但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的赞歌,早已没人唱了。自称“三个代表”的当局,救助灾民责无旁贷。百姓根本无须言谢。
谢奔赴灾区的17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吗?
正如温家宝所言,“人民养活了你们。”身为子弟兵,拯民于水火乃其义务。父老乡亲大可不必向之致谢。
谢成都市民和一众捐款捐物的同胞,包括港、澳、台同胞与海外侨胞以及中外志愿者吗?
“血浓于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炎黄子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外国友人亦本“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信念。故此都不用道谢。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这是50年代大陆流行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一段名言开头两句。
所以,对于此次大地震的幸存者与上千万灾民来说,他们无需向任何人、任何政党和组织感恩戴德,只需“以生命的名义”好好活下去。
而为了能够好好活下去,尽可能避免唐山、汶川这类官方毫无预警的大地震惨剧重演,他们有必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勇于履行公民权利,积极监督政府施政,促使当局有法必依,及时公开必要的信息,同时大胆向政府官员,包括向最高领导人问责。
《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让我们以生命的名义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
(08-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