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届政协班子的组成有哪些看点?(ZT) 2008.03.05
已经在北京拉开帷幕的中国全国政协11届1次会议是一次换届的大会,这届政协的领导班子的组成估计会有哪些看点?在中共智囊赞许协商民主的背景下,应当如何评估政协作为协商机构在国家事务中的作用? 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图片:3月3日,中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法新社)
海外媒体这些日子有关两会的报道所关注的焦点,除了所谓“大部制”改革而外,也许就是新一届人大和政协班子会有哪些新面孔了。
中国政治评论家曾宁表示,新一届政协领导班子肯定会有一些新的面孔,但是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人选看来没有什么悬念:
“这次的政协可以说没有什么太出乎人意料的情形,我们知道政协主席依然是贾庆林,这些副主席看来是王刚,他是新任的政治局委员,是前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主任。他是政协的第一副主席。所以他明显的架构是共产党以党导政的一个班子。”
台北中央社等媒体说,按照惯例,中国八大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将在新一届政协中担任副主席等职。对于这个判断,曾宁表示同意:
“我觉得民主党派尤其是八个民主党派的重要负责人,包括他们的主席成为政协副主席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一段时间以来,海外媒体特别关注两位人士与新一届政协的关系,一位是邓小平的长子邓朴芳、一位是10届政协副主席刘延东。对此,曾宁谈了自己的看法:
“有报道提到邓朴芳可能会成为这届政协副主席。但是现在看来,由于邓朴芳没有进入这届政协的主席团,所以,邓朴芳能否成为政协副主席就很难说。”
记者:“有报道说刘延东不会继续当副主席了,你怎么看?”
曾宁:“我看刘延东不可能继续当政协副主席了,据报道说有可能或成为新一届的国务委员。上一届政协刘延东是副主席和统战部部长。以统战部部长的角色出任政协主席也是符合中共体制的惯例。因为政协也是统战机构。刘延东这个人还是属于比较温和中性的人,各方面都能接受。”
在这次政协大会拉开帷幕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撰文赞扬所谓协商民主,认为“以选举民主为核心的西方民主理论”不能满足人民的民主诉求。而评论家曾宁则认为,协商民主最终应当过渡到选举民主:
“中共在所谓的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问题上这样表述实际上是有一个潜在的目的,就是他所谓的协商民主和共产党的一贯做法是一致的,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是有根本的区别或者差异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政党成立诞生的宗旨就是为了要参与执政,而不仅仅是为了共产党所强调的参与或议论政治活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体制使那八个民主党派完全丧失了多党的意义,因为政党的诞生就是为了参与、竞争、执政。中国共产党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和智囊在强调协商民主的时候意识到,中国目前的国情和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处在这样一个情况,不得不走这样一条协商民主的道路。但是,最终协商民主不是目的,协商民主仅仅是为了配合今天中国现阶段的这样一个具体的国情而不得不为之的一种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这种协商民主必然要走到选举民主的道路上去。”
华文报纸《世界日报》的政治评论家孟玄表示,以西方标准来看,中国的政协主要是花瓶性质,但是政协委员多为国家的精英人士,他们所提议案有时会成为上层的决策依据:
“政协是中国特殊的产物,当然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讲纯粹只是一个建议性的、没有约束力、没有真正地行使国会的权力的一个组织。但是,在中国的条件下政协委员多半是社会的精英分子,所以它有特殊作用。他的发言有时候甚至比人大更活泼、更广泛。在中国的条件下,议政条件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的。他通过的东西也好、意见也好,往往会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参考,所以,他不完全是一个花瓶。如果你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当然是花瓶,没有异议。但是从中国的角度看,它走的就是这条路,它本来就不想走西方的路。比较了有什么意义?”
海外媒体表示,新一届政协还有一个看点:委员名单中有刘翔、晏紫、李兆会等三名所谓“80后”的代表。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