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七三年巴黎協議簽訂35週年
1973年1月23日﹐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 ( Richard Nixon ) 向美國人民和世人公報﹕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已經簽訂。美國總統在電視屏幕上談及巴黎協議的結果是具"榮譽的和平"。
在同一時間內﹐華盛頓和河內宣佈﹕巴黎和平談判協議已經於12點30分簽訂﹐美國參與最長的一場戰爭正式結束。自1月27日﹐即週六半夜起各方停火﹐並由加拿大、波蘭、匈牙利和印度尼西亞組成的國際監督委員會負責監察停戰情況。
尼克松於白宮辦公室發表的電視和電臺直播的文告中宣佈﹕ " 在這一刻是我們為建立和平與和解而作。”
" 經過多年的談判﹐我們強調要和平要榮譽。我提出了我需要達到的目的﹔最為重要的是和平榮譽雙存。 ”
美國總統還說道﹔" 在談判中所達成的條款皆為我所提出的條件並感到滿意。”
尼克松所說的條件包括﹕在60日內要釋放全部戰俘﹐在同一時間內美國撤出它的全部軍事力量﹔在30日內將擬定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一次為確保實現和平的國際會議。
美國總統對南越人民說出如下的話語﹕" 各位朋友以勇敢和犧牲已經取得了自我決定前途的權利﹐並創造力量來保衛那個權利。未來美國將會與你們合作﹐在和平中你們是朋友正如在戰爭中你們是我們的同盟。 ”
對於北越領導人﹐美國總統說道: " 正如我們為停止戰爭而談判﹐我們將為和解而建立和平。 ”
1973年3月29日﹐美國軍隊的最後一人撤離越南。
5月31日﹐美國上議院通過停止轟炸柬埔寨的命令。可在這時間之後﹐不斷發生違反和平協定的事件。
1975年初﹐發生了一場南北兩方的全面內戰﹐可美國對此不再插手干涉。
1975年4月21日﹐南越總統阮文紹辭職。
4月30日﹐在北越軍隊和南越共產黨武裝力量的攻佔下﹐南越首都西貢失守。美國外交人員全部撤離南越。外國記者仍然留駐西貢直至5月24日。
1976年﹐河內舉行全國國會會議﹐宣佈南北正式統一。
1977年12月3日﹐第一艘難民船離開越南﹐揭開了難民 ( 船民 ) 潮的序幕。
對於尼克松個人來說﹐ 1973年和平協議宣佈後的三天﹐他獲取以壓倒性的選票重操上總統寶座。可是﹐總統的政治蜜月期迅速變酸﹐ 因" 水門事件 ”而他要下臺。在尼克松重獲取選民的信任之前﹐ 曾發生有人潛入水門大厦共和黨辦公室內竊聽的事件。至一月底﹐ 該事件被揭發與總統競選有關並要進行調查。此政治醜聞昇溫至1974年8月9日﹐ 恐怕被罷黜﹐尼克松被迫辭職。
因越南侵略柬埔寨和由此引起的問題等等﹐美國與共產黨越南的國家關係正常化到了1995年7月才正式實現。
嶺南遺民
2008-01-23日
資料來源﹕ BBC 英國廣播電臺
此文于2008年02月26日做了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