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传珩:(1)后对抗时代的国际格局之一 一、社会自然主义国家说
关于国家的性质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典型的是统治人类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国家学说和F•拉采尔的国家有机生物学说。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国家学说,后来演化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与世界革命理论,统治了冷战时代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而F•拉采尔的国家自然生物学说,演化为“地缘政治”理论,统治了冷战时代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本质派生了两种职能,即阶级职能(专政)和社会职能(缓和冲突)。恩格斯曾给国家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说不仅刺激了国内阶级斗争,也导致了国家间的政治对抗和军事冲突,是导致世界冷战意识形态的原因之一。
拉采尔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就是一群人和一块土地上的有机体。人类没有土地则不可想象,国家是土地上人类的最大工作成果。拉采尔将国家比作人体,认为边疆部分系其末端器官;生长中的地域为其四肢;公路、铁路、水道为其循环系统;首都则为头脑、心脏与肺腹。拉采尔在总体上把国家看成是生物成长的有机体,它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伸延。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生物学说为后来的“生存空间”理论奠定了基础。所谓“生存空间”,是地缘政治说的核心思想;是指某一国家正在生存的空间,就是将来生存要延长、扩张的空间。如果一个国家的民族,永远塞进狭小生存空间的话,便意味着国家的灭亡。曾任哥德堡大学教授的瑞典“地缘政治”学说创立者哲伦认为,“任何民族必须由小空间观念——养成大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萎缩,是国家灭亡的原因。”这一理论后来又发展为豪斯霍菲尔的“成长尖端”理论。它不仅适应了国家资本主义世界扩张的需要,而且也为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所利用,是导致世界走向全面对抗的又一精神策源地。
通过上述概括分析可以看出,阶级斗争国家说过分强调了国家的阶级职能和社会职能,而忽视了国家的自然本能。同时由于这一学说对阶级斗争和专政职能的强调,不仅刺激了国内斗争,而且刺激了国家间的对抗。而有机生物国家说,则片面强调了国家的自然本能,忽视了它的社会职能。它直接为国家的武力扩张政策所援用。而本书所形成的社会自然主义国家说认为,国家在本质上是人在一定地域上集合起的社会意志与社会化管理所形成的权力体系;是社会自然力与自由力运动的自然现实。人是受宇宙“节约法则”支配的,具有自由意识的存在实体。人在一定的地域上生活、集结,便会在一定的财产基础上建构起社会化的人际关系、组织形式和管理秩序;而国家就是人在一定范围中,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化人际关系、组织形式与管理秩序的圆和体。国家同样也是受宇宙“节约法则”支配的、具有自由意志的存在形式。因此国家具有自然与社会的二重性,是社会意义上的自然生命体。
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它的成长空间与运动,不能等同于一般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生命有机体的成长空间与运动,而更具特殊的集合体意义,即它是由无数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组成的“一切人”产生的社会总能量所支配的需求实体。
人类在漫长的对抗社会,由于集体性的自由意识并不成熟,在解决利益纷争时普遍采取简单、直线、对抗性的思维方式,更多地依赖“以力量对比决定胜负”的自然法则支配。这也就决定了作为人在一定地域上的集合体——国家,受形成主宰国家命运的统治意志的支配,在寻求国家自然成长与利益时,同样采取的是“以力量对比决定胜负”的竞争手段,因而在旧文明国际秩序中,国家间必然采取军事对抗的方式谋取利益,寻求发展;以武力推行国家政策,进行地域扩张。反映人类整体自由意识不成熟状态所决定的国家军事竞争,必须导致国际社会的对抗性分裂与结盟,最终形成“极”的对立观念与力量相对平衡世界。当人类步入国家间全面分裂与对抗的巅峰时期,“极”的观念与“力量对比决定胜负”的现实,也就伴随着圆动工具的世界化发展,最后走向了衰落。于是,人类采取合作与妥协方式谋取利益的整体“类化”意识的形成,便分娩出以和平方式进行竞争的国家自由意志的成熟。因而也就决定了走向后对抗时代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会步入一种多元,而不是多极的非军事化时代。
当这种走过全面分裂与对抗历史,自然而然地趋于成熟的国家自由意识与自然“节约法则”运动相适应,构成自由力与自然力的建设性对立与和谐的关系时,一种共同妥协、全民和解、民主无类、双胜都赢的圆和文明新纪元就会到来。旧文明时代那种国家间的暴力对抗历史也就寿终正寝了。(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