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页]->[独立中文作家笔会]->[肖雪慧文集]->[萨特是谁? ] |
“萨特是谁?”——这是当萨特名剧《死无葬身之地》近日在成都上演之际不少人(顺便提一句,这“不少人”中也包括一些大学生和大学教师)发出的不解之问。
其实,真正被萨特制造了最多麻烦的,是他本国的政府。五十年代的法国还未放弃殖民政策,试图以武力阻止阿尔及利亚独立斗争。对此,萨特不仅口诛笔伐,抗议政府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还公开号召士兵在政府的对阿战争中不服从命令。为此,他的寓所反复被炸,警方想逮捕他,支持殖民政策的右翼分子游行示威,高喊“枪毙萨特”……,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继续为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斗争奔走呼号,直至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在1968年肇始于巴黎大学的五月风暴中,他以自己巨大的国际声望全力支持巴黎学运和反对军警弹压;1970年,他出任他并不完全赞同其观点的几家激进报刊领导职务,用自己的声誉和影响保护这些报刊免遭查封;为捍卫言论自由,他无视来自官方的诽谤罪指控和警方的拘禁质询,以65岁高龄连续一周在街头叫卖报纸…… 自伏尔泰之后,在给政府制造麻烦上,没人比得上萨特。幸亏,法国以民主、自由、宽容为立国原则;好在,这个国家的首脑是明智而大度的政治家。法国对阿战争期间,他号召士兵不服从命令,既未被政府宣布为卖国者,也没有受到控告。警方欲逮捕他,时任总统戴高乐说:“那些知识分子,让他们爱怎么搞就怎么搞”,还说,“我们不要去捉伏尔泰”。他支持学潮,在工厂、学校到处演讲,对震惊世界的五月风暴推动助澜,但没有谁宣布他为“黑手”……。1980年4月15日,萨特逝世,数万巴黎市民参加了送葬行列,世界舆论盛赞他是“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伟大榜样”。总统德斯坦和总理巴尔尊重他不接受任何官方荣誉的立场,分别以个人名义发表讲话,向这个一再给政府找麻烦、一再令政府难堪的人致敬。对于他的逝世,巴尔说是“使法国和国际思想界蒙受了损失”,德斯坦则喻为“我们这个时代陨落了一颗明亮的智慧之星”。 巴尔和德斯坦的说法并非过誉之辞。但标志着萨特智慧,使他在国际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并对20世纪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其基本命题是: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本质是人自己选择的,选择以自由为前提,人被判定为自由,必须独自承担选择的后果。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严谨而高深的关于自由的哲学,但它不是象牙塔中的学问,而是一种行动的哲学,一种使人负起责任、勇敢面对自由的哲学。萨特自己一生的活动就是对存在主义的生动诠释。它也不只存在于《存在与虚无》、《辩证理性批判》等煌煌巨著中,也渗透在他那多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杰出戏剧和小说中,这些戏剧和小说使世界各国的普通人了解了存在主义,在西方,存在主义已是一种深入到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的哲学。 如果一个人想活得明白一些,对萨特,可以不同意他,但不可以忽视他,更不可以不知道他。因为,他把一个巨大的问题推到了每个人面前:您选择自己作一个什么样的人? 1999.12.10 |
©Boxun News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栏目和文章由作者或专栏管理员整理制作,均不代表博讯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