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声明:此文作者禁止复制,如需转载必须经得作者同意。 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谈一下爱默生是可以合时宜地离开的
其实我的离开,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正如我们每天都依赖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做事情一样,举手投足都反映的是自己的自由意志。这样的自由意志被称为天赋的;其实,根据哈耶克的观点,自由就是法治。在法律面前的平等与个人私人领域的结合,是自由的基本外显的东西。诸多人对于自由这个概念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致使自由这个语汇遭到亵渎和玷污。这个是对于真正追求自由的人来讲是难以忍受的。当下的所谓的自由主义人士的观念和做法,其实质是导致社会混乱和人心不古的主要源泉。对于一个正在生蛋的母鸡所生的蛋的大小颜色的无端指责,有什么益处呢?对于一些自由主义者的观念来讲,所希望的就是一地鸡毛的混乱景象可能会满足他们空虚的灵魂或者满足他们暂时眼目上的欢愉,这样的自由主义是没有任何责任的虚假的自由主义,不仅不会有任何的建树,而是社会乱象的根源。基于对“鸡道主义”的考量,反对自由主义至上论是有必要的。因为有这样的必要,所以我才写了关于“自由主义的硬伤”的论说,不想到触及了一些大虾的神经。这个是我始料不及的。更始料不及的是有的网友缺乏基本的思维上的知性和理性,纯然凭借低层次的感性观看我的文字,我认为是为对汉语言的亵渎。本人向来对文字有一种敬畏,认为文字里有神机,是不可亵慢的。基于对汉语的尊重,离开这里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本人基本认同网友博爱无疆的观点。感谢论坛上有诸如博爱无疆、使者爱心等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的网友,这些人的存在乃是在普遍的堕落面前还可以使得整个社会前行不坠的源泉之一。
挑肥拣瘦网友的文字功底老道,令人佩服。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挑肥拣瘦属于智者。阁下在《emerson先生印象》一文中的许多观点都可以认可,但是阁下对“万恶的基督教思想”这一判语,我并不会认同。基督教思想作为推进人类文明前进的动力源泉之一,作为世界20多亿人的信仰,水的深浅,诸公随便观看一下就知,如若亲自试水,得失自知,我不多言。温家宝总理的秘书之一赵晓认为“西方的教堂多,而中国的澡堂多”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时下风尚里欠缺的内涵。
对于华德福教育,我却是情有独钟。不过我一直在寻求的是这种既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努力向各国推荐的教育如何可以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这个是我的教育理想。很高兴地告诉你,我2005年翻译的《华德福教育的奥秘》一书在本年10月份前出版。也许让更多人了解这种教育,也是对本人劳动的报答。
离开这个论坛之后,我打算挤时间继续译介一些东西。为后来者做一个铺路石一直是我践行的人生哲学。本人正如挑肥拣瘦所描述的“不善言谈,甚至有点木讷”。所以,依照本人的性情来讲,翻译确实是属于寂寞人的事情。如同当年的翻译者傅雷,因为始终不合时宜,又怕写作惹来祸端,所以翻译。
话很多,还是打住吧!以后最多来这里浏览一下,但是内心里把祝福留给诸位网友!大家对我的关注和好意,本人由衷地表示感谢!
于2010年4月18日
附:emerson先生印象
emerson先生永远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最初在网上看到他很卖力地介绍华德福教育,一点一点地翻译介绍有关的文章,像卢安克那样苦行僧一般的教育志愿者让他欣赏不已。然后在教育在线上发帖,当时教育在线很有一些喜欢掐架的好手,但即便激情澎湃的干干、阿啃、铁皮鼓们也对他的喋喋不休不感兴趣,于是他停下思想飘逸的风,很寂寞地收手。
回到本土的山阳论坛,他一边自顾自地推介一些艰涩的理念和信仰,一边抽象地谈论一些很现实的话题。教师打人背后的人道观念,蚂蚁事件中的自由主义,让他混沌而执着的思考纠结着。然而在这个远离形而上的网络世界里,emerson给毫无耐心的读者的感觉永远是四个字:莫名其妙。
他土里土气的样子,脸色黑红莫辨,是汗滴砸进泥土里的红,是日头嵌进皮肉中的黑。他不善言谈,甚至有点木讷,看起来跟擅长演说的爱默生迥异,然而说起教育的话题,眼睛里就会闪出一点一点的光采。
他对教育火热而隐忍的内心有时也会奔涌爆发。大家都补课,他偏要独举义旗,号召大家罢教,拒绝学校安排的补课。同事们也用怪异的目光看他,学生们也用怪异的眼光看他,教育管理者也奇怪这么平凡的小地方怎么生出这么一个人?一个与社会习惯和庞大的制度对抗的人,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有的家长也很警惕起来,怀疑他在课堂上传播万恶的基督教思想,怀疑他做教师的资格,于是告上去。emerson先生只得奋力回应,一面痛感教育的艰辛、教师的无奈。
如果在焦作这块土地上存在教育的殉道者的话,emerson或许会是其中古怪的一个。
所以,一个孤独落寞的身影,对emerson先生再合适不过了,他离开现在的山阳论坛,事后看来,是迟早的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4eb990100hw4w.html
(2016/10/28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