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六名蘇聯軍官在峴港殉難

圖一、至今越南仍然使用當年蘇聯和俄羅斯的多種武器
據《 俄羅斯之聲 》廣播電台越南語網站2015年1月19日登載的一篇文章所述, 1979年越中邊界戰爭期間,莫斯科為阻止美國和中國的船隻並同時為河內提供軍事援助抵抗北京,一次曾有六名軍官在峴港殉難。
俄羅斯電台所發送的是該台觀察分析員阿歷色-蘭蘇夫( Aleksek Lensov ) 撰寫,題為《 合力抗衡來自北方的進攻 》( Cùng chung sức chống cuộc tấn công từ phương Bắc )的文章。該文從莫斯科的角度重述1979年越中戰爭的一些重大歷史細節。
文章提及中國攻打越南的軍隊數目,同時也披露為支持越南 --- 惟一一個加入由莫斯科指導的華沙軍事條約同盟的東南亞國家,蘇聯軍隊曾調動至中國邊界的數目。
“ 阻止美國與中國 ”
文章作者認為,中國“ 展開自從二千多年以來一場對越南北方最猛烈、動用多及60萬人的軍事進攻。”
對於蘇聯,文章寫道:
“ 為以示支持越南, ……蘇聯曾調動29個步兵機動師,總數為25萬人前往靠近中國邊界地區。”
“ 空軍的兩個師亦曾轉移往東方,其中一個師駐在蒙古。”
文章說,此外,蘇聯也加強在南中國海的各種活動,目的是為“ 阻止中國和美國 ”。
“ 就在二月初,當獲悉中國意圖‘教訓越南’的訊息,蘇聯海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已調往南中國海。”
“ 當戰爭發生不久後,那裡已匯集了13艘蘇聯軍艦, 至三月初, 數目升至30艘。最終,蘇聯軍艦的出現使中國已出動的三百艘船艦無機會加入攻打越南的戰爭。”
“ 同時,蘇聯水手曾應付美國的戰艦,美國宣布說為了‘ 監視形勢 ’,2月25日,眾多的美艦曾在越南外海‘ 擺陣 ’。為箝制美艦不能駛往戰事活動海域,蘇聯潛艇已靠近阻止美國戰艦的各航線。”
“ 蘇聯軍艦已形成一道海上阻攔網而美國船艦不敢跨越並至3月6日則全部撤離出南中國海。”

圖二、1979年,美中建交,製造孤立越南的局勢
在空軍方面, 蘇、越雙方曾計劃動用蘇聯飛機將在柬埔寨的越軍運載返北方戰場。
文章還說: “ 十分遺憾的是, 蘇聯軍事專家也難免蒙受損失。 當降落峴港機場時,蘇聯運輸機遇上事故,六名蘇聯軍官犧牲。”
在1979年2月17日中國揮軍攻打越南北方邊境六省的戰爭中,“ 蘇聯的軍事運輸機曾為越南運送多枚BM-21Grad多管火箭炮、電子情報的設備以及其他戰事後備設備等 ”。
各異的數字
至今,中、越和國際上的史料對鄧小平1979年下令 ‘ 懲罰 ’ 河內的戰爭裡中國參戰軍人的人數,或蘇聯或美國在印度支那出現的狀況並無一致的看法。
2011年2月, 前越南駐華外交人士、研究學者楊名易( Dương Danh Dy )先生寄給BBC 一份鄧小平對中越戰爭指示的越譯本,其中有幾段寫道( 以下譯自越文,非鄧小平原詞句。譯者註 ):
“ 訪美時,我說要教訓越南,美國不贊成。 我們使用相當大的行動可引致蘇聯的大反應, 美國一方面反對我們懲罰,但另一方面則通告我們一些情報, 說蘇聯軍隊基本上不調動,在( 中蘇 )幾千公里的邊界上只有不足人數的54個師。”

圖三、2012年俄羅斯Tributs 號軍艦司令訪越
此分析似乎足以促使鄧小平發動一場短速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 ”並且摧毀越南北方邊境六省的地區後便撤軍:
“ 蘇聯四分之三的兵力部署在歐洲,如果想大規模攻打中國,那就必須轉移戰略重點, 最少也需要從歐洲調動一百萬軍隊,那就不及時了,因為我們的行動時間不會長。”
據楊名易之譯本所示,鄧小平的資料還披露, 只說及美國有“ 對中國提供情報幫助 ”, 並不像上述俄羅斯作者所說及美國海軍在南中國海“ 監視形勢 ”的動態。
《 不列顛百科全書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 涉及世界歷史的部分告訴讀者: 在越南出動20萬士兵支援金邊新政權後,1979年初,“ 為回應越南在柬埔寨的行動 ”,中國對越中邊界地區展開一場迅速“ 懲罰 ”但又極之殘暴的攻戰。
“ 在約一個月的戰爭中, 中國人曾摧毀越南多個市鎮,在戰區造成嚴重的摧殘,但也遭受越南人為捍衛國家而戰對中國人造成重大的損失。”
中國軍隊在這場戰爭的死亡人數至今仍然是人們爭議的議題。
嶺南遺民譯
2015年1月19日
資料來源:BBC 英國廣播電台、《俄羅斯之聲》電台
此文于2015年01月31日做了修改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