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届“心灵与生命研讨会”一览
东赛按语:感谢李女士记录第27届心灵与生命研讨会的全过程!至今藏文媒体都没有发表过如此详细的报道。
—————
[西藏:另一种真实] 历届“心灵与生命研讨会”一览
李江淋

第一届:佛教与认知科学的对话
1987年10月23-29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二届:佛教与脑神经科学的对话
1989年10月5-6日
美国加利佛尼亚州新港海滩
第三届:情感与健康
1990年11月5-9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四届:睡眠、梦境与死亡
1992年10月5-9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五届:利他主义、伦理与慈悲
1995年10月2-6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六届:新物理学和天文学
1997年10月27-31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七届:量子力学与东方冥想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实验物理学研究所与心灵与生命研究生联合举办)
1998年6月15-22日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第八届:破坏性的情感
2000年3月20-24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九届:意识、大脑和情感的转化
2001年5月21-22日
美国威斯康辛州麦迪森
第十届:物质的本质,生命的本质
2002年9月30-10月4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十一届:探索精神(mind):佛教与生物行为学的对话
(心灵与生命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联合举办)
2003年9月13-14日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第十二届:神经可塑性:学习与转化的神经基板
2004年10月18-22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十三届:探索精神(Mind):冥想在科学与临床上的应用:佛教与行为学/医学科学交换治疗(Healing)痛苦(Suffering)和疾病的可能性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城医学中心联合举办)
2005年11月8-10日
美国华盛顿特区
第十四届:关于《单一原子中的宇宙》的对话
2007年4月9-13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十五届:探索精神(Mind):专注(Mindfulness),慈悲和抑郁症的治疗
2007年10月20日
美国乔治亚州艾莫利大学
第十六届:探索身心联系:冥想的科学与临床应用
2008年4月16日
美国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
第十七届:冥想脑神经学的新发现
(2009年,日期地点不详)
第十八届:注意力、记忆力和头脑(Mind):心理学、脑神经学和冥想等观点的协同作用
2009年4月6-10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十九届:教育21世纪的世界公民:教育家、科学家和修行者对话如何培养健康的精神、大脑和心灵
(哈佛大学教育学研究院、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弗吉尼亚大学加利教育学院、威斯康辛-麦迪森大学教育学院、美国心理学协会和学术、社会与情绪学习协同作用(CASEL)等联合举办)
2009年10月8-9日
美国华盛顿特区
第二十届:经济行为中的慈悲:经济学、脑神经科学和冥想科学的对话
(瑞士苏黎世大学联合主办)
2010年4月8-10日
瑞士苏黎世
第二十一届: 冥想脑神经科学的新发现
(威斯康辛-麦迪森大学探索健康心灵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2010年
第二十二届:冥想科学:有关冥想练习对人类生理和行为作用的科学研究
2010年11月20-23日
印度新德里
第二十三届:生态、伦理和相互依存
2011年10月17-21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二十四届:冥想脑神经学的新发现
(梅奥诊所举办)
2012年4月24日
美国明尼苏达州
第二十五届:冥想练习与健康:实验室里的发现和现实世界的挑战
2012年10月17-21日
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
第二十六届:意识,大脑与物质:佛教思想与科学的批判性对话
2013年1月17-22
印度哲蚌寺(卡那塔卡邦孟古德西藏难民定居点)
第二十七届:渴求、欲望和成瘾
2013年10月28-11月1日
印度达兰萨拉
第27届心灵与生命研讨会闭幕
今天是第27届心灵与生命研讨会的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今天只有上午一场讲座,主讲人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和行为学副教授莎拉·波温。
波温副教授是南传佛教修练者,有十多年打坐经验。她主要研究如何将冥想和专注练习(Mindfulness practice)与西方传统的心理疗法结合,用于防止初步脱瘾者复发(Relapse)。毒品、酒精上瘾的特征之一是反复。成瘾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脱瘾治疗后,往往会复发,而且复发者的比例相当高。莎拉说,所谓“成瘾”,其核心就是对特定物(毒品、酒精、以及其它成瘾行为如性、工作狂、购物狂等等)的反复发作。她的工作之一,就是借鉴冥想和专注练习来帮助已经经过脱瘾治疗的人,使他们不再复发。
莎拉首先解释上瘾者反复发作的心理学和行为学模式:首先是“诱因”(Trigger),“诱因”引起某种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不适感”(Discomfort),“不适感”引发对成瘾对象的“渴求”(craving),为了满足“渴求”,再次使用毒品。从“不适感”到“使用毒品”这个过程,就是“复发”的心理和行为模式。这样的反复就形成了专业领域中称之为“反复循环”的成瘾模式。这个模式显示,“诱因”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反复”,初步脱瘾者如何对待“诱因”才会导致反复。统计数据表明,虽然有近一半的脱瘾者会出行反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另一半脱瘾者没有反复,也就是说,至少有差不多一半的“瘾君子”能够成功的脱瘾。使脱瘾者彻底远离“诱因”是不可能的,就像酗酒者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绝无酒精饮料的环境中,使初步脱瘾者学会如果应对“诱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她的工作之一,就是在主持一个以冥想方式来帮助初步脱瘾者避免复发的治疗项目(MBRP)。
莎拉·波温
这套方法的核心是教会初步脱瘾者当“诱因”出现时,自己将会随之出现的一整套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每个初步脱瘾者学会认识自己面对“诱因”时的反应,理解这些反应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为此产生羞耻、愤怒等情感。然后,初步脱瘾者学会“观望”这种反应,把注意力从“渴求”转移到自己的心理和身体感觉上来,让“渴求”感逐渐消失。也就是说,让初步脱瘾者理解“渴求”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上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强度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在“渴求”感产生时,通过“专注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形成、发展、降低、消失等等,而不是与“渴求”这种感觉对抗。
这套方法目前还处在起始阶段,莎拉和她的团队将这套方法用于法庭强制的戒毒者、监狱、青少年罪犯等人群中,研究显示,这套方法与目前美国心理学界采用的标准脱瘾治疗方式比较,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莎拉说,目前这套治疗方式规模还不够大,她和她的同事们还在继续研究,包括研究训练更多的治疗师的方式,希望能把这套方式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莎拉 ·波温讲完后,主持人理查德·戴维森请达赖喇嘛评论。达赖喇嘛认为,和传统修行相关的这一些救助方式,在预防成瘾方面更为有效,而在吸毒或酗酒等方面已经成瘾以后,由于成瘾已经对大脑造成了物理性的伤害,冥想修行等技术的作用是有限的,只能相当于止痛片的功能,它可能缓和或减轻成瘾者的痛苦,减少戒瘾复发的可能性。冥想修行等技术在提高人的身心健康、从而预防使用毒品成瘾方面,会更有用武之地。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一个健康的社会,具有健康的精神状态的社会,更依赖于教育,依赖于所有人都认同的价值。
对此,好几位科学家都有不同看法,他们说,虽然这些救助项目只是止痛片,但是没有更好的在心理上精神上帮助成瘾者的当下,止痛片也有广泛的用途,而且,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把止痛片做得更好。
达赖喇嘛表示并不反对用冥想修行技术来帮助成瘾者戒瘾,但是再次提醒科学家们,冥想修行技术最有意义的是在预防,即提高人的整体精神健康水平。在这方面,有足够的事实资料证明,传统的冥想修行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达赖喇嘛尊者以经受过“中国古拉格”的西藏僧侣为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藏区的寺院普遍被摧毁,大量藏传佛教僧侣被关进了监狱或劳改营,即“中国古拉格”。很多僧侣在中国古拉格里监禁或劳改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直到八十年代初才被释放。这些喇嘛后来又回到了寺院,很多人来到了印度,加入了流亡社区。在经历了二十来年的古拉格以后,西藏喇嘛们没有出现普遍的遭迫害后的后遗症,几乎没有出现精神病。这是因为西藏喇嘛从来就重视冥想修行,精神健康水平比其他人更高。有一个喇嘛后来告诉达赖喇嘛尊者,在劳改营里他被迫做苦工,他就把苦工作为一种修行来做,用以前的冥想和注意力专注来对待苦工,来观想苦工带来的肉体痛苦,在精神上提高自己。还有一个喇嘛告诉尊者,在中国古拉格监狱里度过的二十年,是他修行功课做得最好的二十年,他把监狱的环境当成了修行的环境。
达赖喇嘛尊者讲到一位著名的仁波切,这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喇嘛。他在监狱里度过二十多年,八十年代初被释放后,立即步行来到印度。达赖喇嘛尊者了解他在监狱里经历过很多折磨,见到他后问他,这二十多年,你在监狱里是否曾经害怕?这位喇嘛回答说,有那么几次,我真的害怕了。尊者问,他们是不是要杀死你?这位喇嘛回答说,不是,有那么几次,我害怕的是我快要失去对那些施害者的慈悲心了。
下午是一个简单、非正式的结束仪式。主持人戴安娜·沃尔什博士请本届研讨会的参加者分享自己的心得。第一次参加心灵和生命研讨会的诺娜·沃尔科夫博士首先发言。她说,在这次会议上她学到了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学到了怎样表达不同意见,学会怎样简单、真诚地表达不同意见而不造成一种紧张气氛,因此,尽管意见不同,大家还能继续交流,这对于她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这次对话会的所有主讲人和主持人都作了简短的讲话,每个人都表示非常感激尊者组织了这样的对话会,都对自己能出席这样的交流感到非常幸运。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从这样的对话会里学到了那么多,收获是那么丰富,要回去后好好回顾,才能完全领会,而这些收获中最重要的是看到了这样的对话本身,亲自见证了达赖喇嘛倡导和引领的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如何对话。我们所有旁听者也深有同感。这五天的会议是非常紧张的,无论是科学家的主讲,还是佛教方面的阐述,内容都很专业,有些相当深奥,听起来十分费神,但是在这样的会场上,聆听达赖喇嘛和西方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个对话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相信,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对话、理解和达成共识是可能的,达赖喇嘛正在这样做。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