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类CY辩护士 CY(共青团)背景的陈冉被CY破格重用,候任特首办秘书长为主子“护航”,并不奇怪。反而别有若干辩护士出人意表:自称“长期抱持反共理念”的“中共史专家”祭出帽子,称此事反映“过分的恐共病”。也有知名网络异见人士谓之“俨如”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白色恐怖。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是耶非耶?实应剖析,以正视听。
该专家反诘云:“這位女士(陳冉)在香港唸過很多書,中港兩通,不是好事嗎?”
貌似言之成理,其实不经一驳。
诚然,港府公务员大多闇于大陆国情,新增一位知情者份属好事。问题在于此姝身世扑索迷离,据云彼曾自言具军方背景,更惹人疑忌。盖其厕身候任特首办中枢,较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位置更为敏感。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本港,证交所监管完善,于海内外业界及投资者心目中信用素孚。而港府运作则与港交所迥异,乃处北大人与西环双重指挥棒之下。何况陈并非如李经公开招聘,兼且彼获录用不合常规,故不可以李之任职相提并论也。
许家屯在回忆录中断言港人大多倾向“拒共”,而非反共。斯言甚确。拒共源自恐共。皆因中共自毛掌舵以来连骗带压,将国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羽毛渐丰终偿所愿。近年更在经济上崛起,堪与美国相拮抗。蕞尔小岛之香江焉能不畏其强权?对于狼朝新君公然破格,任用一并非永久居民之CY并倚为股肱,市民理所当然不能不心存疑虑,此乃人之常情,又何来“过分”之有?
专家又云:“大陸最優秀的學生都加入過共青團嘛,我相信香港很多海歸的大學教授都曾是共青團的!”此说简直“九唔搭八”。海归大学教授如非公务员,则其曾否为CY谁会关心?
由此想起鲁迅尝云:专门家多悖。对中共史了如指掌者于本港金融人事似乎一窍不通也。但亦不排除其故作糊涂有意误导公众。
至于那位以60年前“麦卡锡”白色恐怖作类比的“猛博”,亦与“专家”呼应极力为CY负资产洗刷。不仅声言“大陸凡唸過高中的幾近都曾加入共青團”,且于其博客中慨叹曰:“我要不要主動向香港警方報備,我曾經是共青團員及少先隊(少年先鋒隊)員的身份?”
目前任职于本港某电子传媒之此位“猛博”,如此将心比心地倾情护花,古道热肠,难能可贵!所憾者其理据难以成立。
毋庸细述,共青团作为“伟光正”之助手与后备军,组织严密使命独特,绝非港英童子军般举凡中小学生俱可加入。这在大陆尽人皆知。只是港人出于拒共心理对CP、CY之组织形式漠不关心,故往往被蒙在鼓里。而此前陈冉本人亦利用本港市民之隔膜,向传媒掩饰自己的政治面目。该“猛博”与上述“专家”联袂对之伸出援手,无异“雪中送炭”。
还应指出,“猛博”就此事抨击本港“已瀰漫著標籤化的反共意識形態”、“疑神疑鬼,壓迫言論自由,掀起漫天的白色恐怖”。均属乱扣帽子,其文风不足为训。白色恐怖纯属大陆文宣语言,指资产阶级政权对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实施高压。回归后北京控制本港,“红色恐怖”随时降临。二十三条立法之日,便是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之时。而手无寸铁的建制外人士,怎可能“压迫言论自由,掀起漫天的白色恐怖”?该“猛博”身为法国人权奖获得者,如此信口开河,岂非向盛意拳拳关怀中国民主事业之法国朋友打了一记耳光?
此外,陈冉的港大老师盛赞自己的学生之余,认为“梁錯判了社會及公務員的反彈情緒,但這不是這青年的問題,將怒氣投射在她身上是不公道的。”末句不无偏袒之嫌。粤语云:吃得咸鱼抵得渴。陈小姐已近不惑之年,对自己的抉择及可能的后果应有心理准备。此次风波实由其“好老板”CY而起,不可诿过于他人也!
而为CY涂脂抹粉者亦宜三思,助纣为虐会否弄巧反拙帮倒忙?
5-1
(2012/05/01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