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內玉山祠

祠門
座落於河內市中心還劍湖 ( hồ Hoàn Kiếm ) 畔東北一側的玉山祠 ( đền Ngọc Sơn ) 是重建於十九世紀期間的祠廟。 此祠始建的年代可追溯至越南李太祖 ( Ly Thái Tổ, 即李公蘊, Ly Công Uẩn; 在位974 年至1028年 ) 遷都至升龍 ( Thăng Long, 即河內 ) 城的時代, 初稱為玉象祠 ( đền Ngọc Tượng ), 至十三世紀陳朝( 1225年至1400年 )期間才改為現時的祠名,並添加上拜祭各抗蒙元將士如陳興道 ( Trần Hưng Đạo,1232年至1300年 )等英烈。 此外,廟裡除了有中國的文昌帝君 ( Văn Xương Đế Quan , 道教中專管治人間名利財寶之神 ) 和關帝 ( 關雲長 ) 之外, 還設有本地各神靈等。 後來該祠因日久失修而倒塌。

法屬時期的玉山祠
黎朝 ( 1735年至1739年 )鄭江 ( Trịnh Giang,1711年至1762年 )郡王在祠原址建造瑞慶宮( cung Thụy Khánh ),並在玉山祠原址對面的東部堆置兩小山。黎朝末代,黎昭統( Lê Chiêu Thống,1765 年至1793年 )將祠廟毀壞。後來一名喚信載( Tín Trai )的仁翁捐款重建玉山祠,現保存的 “ 玉山帝君祠重建碑記 ” 一文記載修建過程。
嗣德 ( Tự Đức, 阮朝第四代皇帝,在位1847年至1883年 )十八年( 即1865年 ), 儒者阮文超( Nguyễn Văn Siêu,1799年-1872年,字遜班,號方亭 )再重修祠廟,並加建鎮波亭( đình Trấn Ba )、棲旭橋 ( cầu Thê Húc )、刻寫有 “ 寫青天 ” 三大漢字的筆塔( Tháp Bút )和硯臺( Đài Nghiên )。 該塔和臺為後人頌稱為 “ 壹臺方亭筆 ”( Nhất đài Phương Đình bút )。

棲旭橋和得月樓
玉山祠將寺、亭、臺、塔、橋、島、湖結為一體,既具中華色彩又帶有越南特色的古代建築物,體現主題 “ 天人為一 ” 的和諧與古典藝術色彩,不愧為各國遊客認識越南傳統文化的好去處之一。
玉山祠深受古代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處處皆有不少的漢文對聯。現抄錄數組對聯,誠贈讀者欣賞越南古典文學造詣不遜於中國人的漢字文化。
(一)
臨水登山一路漸入佳境
尋源仿古此中無限風光
(二)
紅塵望隔水東南
紫氣無回天咫尺
(三)
夜月或遇仙是鶴
濠梁信樂子非魚
(四)
人間文字無權全憑陰德
天上主司有眼單看心田
(五)
硯石筆塔大塊文章
唐科宋榜士子梯楷

從湖邊遠望玉山祠,左邊是鎮波亭
(六)
竇桂王樬國家幀幹
虎榜龍鬥善人緣法
(七)
道有主張斗北文明之象
人同瞻仰交南禮樂之邦
(八)
劍有餘靈光若水
文從大塊壽如山


(九)
潑島墨痕湖水滿
擎天筆勢石峰高
(十)
天根月窟閒來往
水色山光相送迎
(十一)
孤山木蔭三千界
火宅運開古今夢
(十二)
龍馬河圖
神龜洛書
靈湖弱水隨緣渡
塵境僊州有路通

湖中“神龜”

祠內祭具擺設

陳興道神像
(十三)
不厭湖上月
宛在水中央
(十四)
金門鐘響草花寒
白水波溢九十春
(十五)
高低韻遶橫江島
紅紫頻開隔岸花
(十六)
廟貌山容相隱約
天光雲影共徘徊

筆塔
(十七)
位秉圖書開泰運
德流翰墨燦天竟
(十八)
龍蛇動影
山高水清
論事常存忠厚心勿大分黑白
為文不作輕薄語徒自逞雌黃
(十九)
故甸湖山留旺氣
新祠香火接餘靈
嶺南遺民
2011-12-12日
此文于2014年02月26日做了修改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