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賜麟政經論文(35)--台灣人是如何思考政治問題的?(一)
父母原本並不關心政治,但台灣1987年解戒前,由於筆者於學校(嘉義高中)被派去參加青年心聲座談會,不經意間批評時政。從此惹來一連串的禍端,父母才因此熱衷選舉。是為兒子討回公道的心態使然,也原本就也熱心公益而來。
在剛開放增額民代的年代裡,批評政府的施政被做為政治才幹的認定標準,但我年輕的心思裡一直對此表示異議。後來參加民進黨的前身:黨外(即國民黨之外)運動,越發覺得與這些朋友格格不入。
政治不是管理眾人之事嗎?怎麼批評能達到這目的呢?政治是很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幾十年不眠不休的辛勤工作與堅持,怎麼是政黨的激烈衝撞與層出不窮的街頭運動所能達成的呢?
解嚴後的二十幾年間,台灣民眾對這種激情式的政治運動漸漸失去熱情,母親的心思更是其間的代表。
母親說,她覺得能對問題做即時的反應,就是她選舉時的重要考量。
機智與反應原來是當初激烈衝撞二十幾年來的演變。由全武行演變到言詞的交鋒。總算是一種進步。但離正規高效的政治行為還是有一大段距離。
台灣人還沒考慮到公共政策面的素質問題,大家像瞎子摸象般在各自探索著所謂的政治問題。(待續)
筆者:陳賜麟
地址:台灣高雄市三民區自立一路85巷6號5樓
電話:07-2850484 07-2850484
電子郵址:[email protected]
中華聯邦自治國: http://www.boxun.com/hero/chinafederal/
(2010/05/24 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