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 起 了 邹 容 烈 士 想 起 了 邹 容 烈 士
——王亚法
读小学时,就听历史老师讲过邹容的革命事迹,读中学时,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治课老师又带我们去南京东路,参观“五卅运动”的遗址(现在的亨德利钟表店的附近)和“老闸捕房”(在上海第一食品公司后门,现在是一所职业学校),两地仅一箭之遥。记得参观“老闸捕房”时,政治老师告诉我们,当年邹容和章太炎先生曾囚禁在这里……八十年代,在胡耀邦掌权的短暂时间里,社会上又放映了电影《革命军中马前卒》,于是邹容,这位铮铮的革命铁汉,牢牢地镶嵌在我的记忆里。
前几年回上海,外出办事,车子正巧经过华泾路邹容的墓地,我叫司机停车,穿过茂密的松柏丛,对墓碑行了三鞠躬,可惜这里周围全是工厂,无处觅得鲜花,只得带着一份歉意回到车里。司机问我墓主是否我家先辈,我只得回答是与不是之间。关于邹容烈士,凡是中国人,都知道他的事迹,他为写《革命军》获罪,和章太炎先生一起,在上海老闸捕房坐牢,起先,英租界巡捕先抓到章太炎先生,这位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觉得章太炎因受自己的牵连而坐牢,深感不安,就主动备了铺盖去老闸捕房自首,陪同章太炎先生。第一年,他和章太炎先生同牢房,章先生给他讲佛经,讲小学,这一年邹容倒还平心静气,没出什么意外。不料第二年,章太炎先生先出狱,留下这个“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四川辣青年。邹容失去了良师的心理辅导,变得日益暴躁,整日扳住铁窗漫骂,骂封建独裁,骂帝国主义,不久愤激而死。邹容原本是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故至今重庆还保留“邹容路”等名胜)人,在上海又无亲无故,客死异乡,竟然无人收尸。在当时的政治压力下,有谁肯为一个钦定罪犯处理后事。还是那句老话,有石在,火种就不会熄灭,上海郊县的一个农民刘三(可能是地主,笔者没有调查过刘三有多少田地),出来为邹容殓尸,办理后事。民国肇始后孙中山先生给邹容厚葬,冤案终获平反。但刘三却默默无闻,只是知道这事的后人,在修邹容的历史时,为刘三加上“义士”一词而已。
邹容的《革命军》措辞激烈,以“革命独立之大义”为重点,提出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指出了“革命”乃对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以及日常事物存善去恶、存美去丑、存良善而除腐败的过程,故赞美曰:“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他还从满清王朝官制的腐败、刑审、官吏的贪酷,对知识分子、对农民、对海外华工、对商人、对士兵的政策及对外的一系列政策,揭露了满清政府对国人的压迫和屠戮,分析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保我独立之大权”,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一九零三年五月,《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发表章炳麟的文章,广为介绍,称赞《革命军》是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
不久租界和清廷勾结,以邹容鼓吹暴力革命,谩骂光绪“载恬小丑,五谷不分”之罪行遭逮捕,判刑二年。
邹容牺牲于一九零五年四月三日。他牺牲后六年零六个月,清朝就垮台了。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